张昊龙:环保政策要求是连续的,而且机制会更加完善

admin 阅读: 2024-08-06 17:34:19

“我去企业调研,问到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企业告诉我说政策的不确定性。在这儿我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我们的环保政策要求是连续的,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方针不会变,而且机制会更加完善。”7月31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昊龙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做主题报告时分享了对于钢铁这样一个传统行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几点体会。

他同时提醒企业,在确定发展方向时,要考虑处理好治标与治本、长期与短期、发展与减排“三大关系”,做到坚持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坚持”。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绿色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特别是超低排放改造,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张昊龙表示。

数据为证。与2018年相比,2023年全国PM2.5浓度下降16.7%,重污染天数减少8.3%。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7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与美国在30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相当”。

张昊龙指出,大气污染治理也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大气污染治理,助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生态环境部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10年,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产能布局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全国企业平均规模提升52%,京津冀及周边企业平均规模提升90%,钢铁行业大宗物料铁路和水路运输比例提升8个百分点。”他说道。▶▶下转06

二是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助力行业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国累计80%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张昊龙表示,全流程超低排放企业破百,4.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改造,4.2亿吨产能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从区域上看,100家全流程公示企业中,92家均位于重点区域省份,其中,天津、上海全部产能,河北、江苏、山东约80%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从企业来看,宝武、首钢、中信泰富等大中型钢铁企业约80%产能完成全流程改造,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中小型企业也积极开展改造,2023年至今完成的60家企业2.5亿吨产能中,有一半是500万吨以下的企业。

据介绍,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不仅使行业污染物排放绩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推动了机械化料场、烧结烟气循环、均压放散煤气回收、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源头治理技术的应用,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在抵消掉末端治理增加的碳排放外,还协同减少约2%的碳排放量,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从近期调研情况看,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这么复杂,其环境管理水平已大幅提升,这得益于超低评估监测的全面梳理与整改提升。”张昊龙表示。

三是差异化政策扶优汰劣,助力行业平稳运行。“我们指导地方对A级企业在环保上不再‘层层加码’,坚决反对‘超超低’;指导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6省出台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指导天津、河北、山东等6省市出台地方标准,指导河北省建立A级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张昊龙表示,通过上述措施,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态势,实现了绿色转型与利润增长同频共振。

钢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利润率是其他企业的2.6倍。改造进展最快的江苏省,2023年全省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66.3亿元,是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6.8倍。作为江苏省2家A级企业之一的南钢,2023年完成超低排放后减免环境税、差别电价分别约5000余万元、1.2亿余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47.24%。

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行业绿色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张昊龙指出,主要表现在3方面:

一是治理成效尚不稳固,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我国PM2.5浓度仍然是欧美国家当前水平的2~4倍,近1/3的城市还没有达标。今年1月—6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均同比反弹。

二是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钢铁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工艺结构以长流程为主、炉料结构以高排放的烧结矿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行业自身结构性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限制类装备产能仍占比较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球团竖炉、单机120万吨/年以下的球团设备产能占区域产能的44%;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产能占区域产能的30%;行业存在较严重的“缺链”问题,大量项目建成之后上下游不匹配。

三是钢铁行业依然是违法违规高发行业。近几年中央生态环境环保督察发现,钢铁行业变相新增产能等违法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如不能有效解决,将进一步加大供需失衡矛盾,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党中央已经明确改革方向,而对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落实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张昊龙表示,钢铁行业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张昊龙表示,距离2025年底收官还有1年多时间,还有4亿多吨粗钢产能要完成改造和收尾工作,特别是非重点区域进展相对较慢,仅占完成全流程公示产能的12%,改造主体环保基础和监管能力相对较弱,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加之宏观经济形势严峻,改造工作面临一定困难。一些企业出现了“观望心态”“侥幸心理”,把环保投入作为“降成本”的优先领域。

“《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提出‘到2025年底前,全国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的既定目标不会变,制定《意见》时我们已有考虑,对于到期未完成改造的企业,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张昊龙表示,已完成超低排放公示的企业,要重视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超低排放建立起来的监测监控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我们将持续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近两年已商请钢协撤销4家企业公示,有的企业绩效评级由A级降到C级,教训深刻。”他强调。

二是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要更加重视结构性、源头性等措施。”张昊龙表示,一是大力推广节能减污协同的技术应用。二是调整高炉入炉矿结构,提高球团矿入炉比例,提高带式焙烧机装备比例,逐步淘汰球团竖炉,减少烧结矿使用,减污、节能、减碳、降本。三要重视运输环节的减污降碳。

三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要从供给侧发力、从结构上下功夫。”张昊龙表示,要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耗和排放高的限制类工艺和装备逐步退出。鼓励生铁产能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向重点区域外转移,实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助力行业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国累计80%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张昊龙表示,全流程超低排放企业破百,4.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改造,4.2亿吨产能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从区域上看,100家全流程公示企业中,92家均位于重点区域省份。其中,天津、上海全部产能,河北、江苏、山东约80%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从企业来看,宝武、首钢、中信泰富等大中型钢铁企业约80%产能完成全流程改造,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中小型企业也积极开展改造,2023年至今完成的60家企业2.5亿吨产能中,有一半是500万吨以下的企业。

据介绍,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不仅使行业污染物排放绩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推动了机械化料场、烧结烟气循环、均压放散煤气回收、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源头治理技术的应用,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在抵消掉末端治理增加的碳排放外,还协同减少约2%的碳排放量,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从近期调研情况看,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这么复杂,其环境管理水平已大幅提升,这得益于超低评估监测的全面梳理与整改提升。”张昊龙表示。

三是差异化政策扶优汰劣,助力行业平稳运行。“我们指导地方对A级企业在环保上不再‘层层加码’,坚决反对‘超超低’;指导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6省出台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指导天津、河北、山东等6省(直辖市)出台地方标准,指导河北省建立A级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张昊龙表示,通过上述措施,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态势,实现了绿色转型与利润增长同频共振。

钢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利润率是其他企业的2.6倍。改造进展最快的江苏省,2023年全省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66.3亿元,是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6.8倍。作为江苏省2家A级企业之一的南钢,2023年完成超低排放后减免环境税、差别电价分别约5000万元、1.2亿元,2024年第1季度实现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47.24%。

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行业绿色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张昊龙指出,主要表现在3方面:

一是治理成效尚不稳固,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我国PM2.5浓度仍然是当前欧美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4倍,近1/3的城市还没有达标。今年1月—6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均同比反弹。

二是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钢铁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工艺结构以长流程为主、炉料结构以高排放的烧结矿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行业自身结构性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限制类装备产能仍占比较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球团竖炉、单机120万吨/年以下的球团设备产能占区域产能的44%;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产能占区域产能的30%;行业存在较严重的“缺链”问题,大量项目建成之后上下游不匹配。

三是钢铁行业依然是违法违规高发行业。近几年中央生态环境环保督察发现,钢铁行业变相新增产能等违法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如不能有效解决,将进一步加大供需失衡矛盾,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党中央已经明确改革方向,而对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落实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张昊龙表示,钢铁行业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张昊龙表示,距离2025年底收官还有1年多时间,还有4亿多吨粗钢产能要完成改造和收尾工作,特别是非重点区域进展相对较慢,仅占完成全流程公示产能的12%,改造主体环保基础和监管能力相对较弱,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加之宏观经济形势严峻,改造工作面临一定困难。一些企业出现了“观望心态”“侥幸心理”,把环保投入作为降成本的优先领域。

“《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前,全国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的既定目标不会变,制定《意见》时我们已有考虑,对于到期未完成改造的企业,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张昊龙表示,已完成超低排放公示的企业,要重视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监测监控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我们将持续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近两年已商请钢协撤销4家企业公示,有的企业绩效评级由A级降到C级,教训深刻。”他强调。

二是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要更加重视结构性、源头性等措施。”张昊龙表示,一是大力推广节能减污协同的技术应用。二是调整高炉入炉矿结构,提高球团矿入炉比例,提高带式焙烧机装备比例,逐步淘汰球团竖炉,减少烧结矿使用,减污、节能、减碳、降本。三要重视运输环节的减污降碳。

三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要从供给侧发力、从结构上下功夫。”张昊龙表示,要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耗和排放高的限制类工艺和装备逐步退出。鼓励生铁产能向重点区域外转移,实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qih/681429.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