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提能耗目标,钢铁行业“极致能效”亟须攻坚发力
2022年12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积极顺应国家号召、统一部署,正式启动极致能效工程,该工程被列为钢铁行业三大工程之一。
如今,一年有余,这项工程成效如何?未来如何推进能效提升?3月21日—22日,在江苏江阴召开的“节能服务进企业”暨2024年钢铁行业能效提升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作获肯定: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国际领先
2023年8月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开展“极致能效”改造工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隔两年重提能耗目标,明确“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可见,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部委要求以及顺应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钢铁行业做到了早策划、早行动,也见证了钢铁行业的自律能力。
“一年多来,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已经带来了十分可观的节能减碳量。”钢协副秘书长冯超的观点获得与会嘉宾共鸣认可。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指出,2023年,重点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558千克标煤,较2012年下降7.4%,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认为,“最先进的钢铁企业在中国,最干净的钢铁企业也在中国”应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钢协专务理事张永杰表示,钢铁行业重点工序能效对标数据填报系统,目前已有58家企业完成填报,涉及4.4亿吨产能。初步测算,2023年相关高炉能耗同比下降0.47%,转炉能耗同比下降7.97%。“这4.4亿吨产能降低的能耗总量相当于150万吨标煤,如果全行业按此比例能效提升,每年可减少350万吨标煤能耗。”他推算道。
同时,会上发布的《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显示,自极致能效工程启动以来,钢铁企业通过建立极致能效提升领导小组、发布或编制极致能效提升方案、形成自身的技术清单、不断尝试革命性节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等方式,已经取得显著实效。
如建龙集团发布了《建龙集团节电技术清单》,从管理节电、工艺节电和设备节电3个方向,系统筛选了66项行业先进实用的节电技术案例,吨钢电力消耗指标同比降低5%;首钢股份以钢协发布的T50技术清单为引导,推广应用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焦炉工序、高炉工序、转炉工序均在2023年之前达到标杆值;宝钢股份以“多策划、快落实、稳投运”方式推进节能项目,2023年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0千克标煤以上,各工序稳定达标。
作为“2023年度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上榜企业,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下称中天南通)在会上分享了自身的绿色微电网应用情况。据介绍,2023年,中天南通微电网光伏发电量77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921吨;余热余压年发电量约3800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67520吨;中天南通微电网运营后,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微电网的运行,有效解决了电力系统供需空间不均衡的矛盾,实现企业关口用电负荷的超短期预测,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一流。”中天南通副总经理臧雪松表示。
极致能效工作任重而道远:坚持国家治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号)要求,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
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新一轮深度调整期,距离这一目标仍有差距,推进极致能效工作也面临不少挑战与难题。《中国冶金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压力与挑战。
一是宏观层面,“十四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目标是累计下降13.5%。头两年,我国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9%,但受疫情影响,2024年、2025年任务艰巨。
二是行业层面,受2023年钢铁需求下降、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更耗能的高端产品比例提升等因素影响,吨钢综合能耗同比略有增长。其中,业界呼吁对特钢产品能耗不搞“一刀切”。
三是企业层面,工艺流程结构不合理、绿色发展水平不平衡、节能技术创新难度大、精细化系统节能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普遍存在。且部分钢企反映,盈利形势欠佳,承担极致能效工作所需的资金投入存在压力。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节能目标再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势下,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的使命更强、压力更大。对此,与会嘉宾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首先,坚持国家治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丁志军表示,工信部非常支持钢铁行业以极致能效工程为切入点,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也将加大工业节能监察执法力度,积极开展钢铁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创建,从管理节能上发力。
张永杰表示,作为行业协会,最重要的是搭好平台,“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就是一大重要抓手。“非头部企业的能效提升空间更大,钢协将推动极致能效工作行业全覆盖。”钢铁行业有固态、气态、液态等不同形态的能源,统计难度较大。但张永杰表示,“能效工作必须有数据基础,钢协正着手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并推动行业数据被国家部委采信,实现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
其次,抓住新一轮大设备更新政策机遇。丁志军为钢铁行业系统推进节能降碳开出了“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结构节能”的针对性方案,其中,在技术节能层面,他特别提出,要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大规模更新,提升高效电机、水泵和风机等通用用能设备的使用比例。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其实早在2023年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就已明确了更新改造的6类主要设备,即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设备、照明设备、家电。“行业效益好时,很多企业推动设备更新的意愿较低,当前对钢铁行业或许是一个好时机。”他表示。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则认为:“这几类设备都与钢铁行业相关,不过落地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以及企业自身是否有实际需求。”再次,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步伐在加快,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6年的18.74%增长到了2023年的26.4%。业内专家指出,应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的能源品种,积极构建多能高效互补融合的用能结构,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分散式光风电余热余压利用新型储能,积极探索氢能利用。
最后,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报告显示,当前,数字化助推企业能源管理升级成效明显,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配备率已经提高到80%左右。与会的一家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表示,部分钢铁企业目前存在单纯依靠工艺、技术节能的情况,智能化的作用应得到更多重视。同时,企业在先更新设备还是先推进智能化系统的顺序上,也应有更审慎的考量。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qih/42106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