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沛: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和碳中和存在三个问题
“我国钢铁行业实行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的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从政策、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调整、多行业协作、市场机制完善以及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综合推进,从而为全球低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1月28日,中国金属学会顾问赵沛为2024碳中和前沿会议致辞,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在低碳转型和碳中和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赵沛表示,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承诺。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发展低碳冶金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部委制定了严苛的碳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同时,我国钢铁企业还面临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国际贸易壁垒,如碳边境调节措施(CBAM)等。“在政府低碳环保政策和国际市场压力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钢铁企业在当前艰难的经营环境下,仍然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和绿色转型,体现了钢铁人的远见和担当。”赵沛指出,“此次碳中和前沿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为我国钢铁工业的碳中和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国钢铁行业在碳中和方面的进展举世瞩目,但是钢铁行业在低碳转型和碳中和方面仍然面临问题。赵沛具体分析了三个问题:
一是高碳排放的生产方式。我国钢铁行业高度依赖煤炭,高炉—转炉生产流程占比90%左右,加之产能过剩,致使总体碳排放量巨大。
二是能源结构问题。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钢铁生产所需的能源大部分仍来自煤炭等化石能源。钢铁行业的碳中和需要能源结构的改革,而这不仅是钢铁行业的问题,还涉及国家能源政策和基础设施的调整。
三是资金和技术问题。低碳转型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所需的技术更新和设施改造成本较高,给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带来巨大压力,尤其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而言,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成为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障碍。氢冶金和CCUS等前沿技术尚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面临高成本和技术成熟度问题,正如殷瑞钰院士所说,需要“积极跟踪,综合分析,慎重投资”。以氢冶金为例,绿氢来源缺乏,氢气生产和存储成本较高,氢气供应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高炉富H2的合理比例和利用率,H2还原强吸热带来的补热问题和高炉内部温度分布规律的改变等等,均有待于深入研究。
今后我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和碳中和之路如何走?赵沛给出了建议:首先,需要削减产能和产量。依靠市场机制和环保、能耗、质量标准等杠杆,继续大幅度削减过剩产能。其次,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鼓励废钢资源优先用于电炉炼钢,科学有序地发展电炉流程。再其次,积极采用BAT和智能化等技术,优化传统生产流程,持续挖潜,节能减排。最后,需要在国际支持下完善基于《巴黎协定》的中国碳交易机制,关键在于实现碳交易标准和规则的国际互认,以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qih/95227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