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政策2.0可期,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信号

admin 阅读: 2024-12-09 21:21:22

(原标题:增量政策2.0可期,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信号)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明年的政策总基调“更加积极有为”,预期会有更大的政策和改革力度,政策的前瞻性和预期管理将明显增强。

本次会议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表述引起了市场普遍关注。

中国曾在2009年、2010年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后,中国货币政策以“稳健”为总基调。

罗志恒认为,货币政策的提法从稳健变为适度宽松,意在更清晰地传递出积极有为的政策倾向,更好地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罗志恒说,当前宏观经济面临内部总需求不足和外部全球经济疲软、美对华加征关税等挑战。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化压力为动力。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讲究前瞻性,政策走在预期前面,有利于稳定预期、稳定总需求进而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罗志恒表示,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可能会采取进一步降准降息的措施,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并降低实体经济实际利率;在财政政策方面,可能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并继续发行特别国债。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预测,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宽松”,意味着2025年可能有1次—2次降准、1次—2次降息。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2024年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次会议为2025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罗志恒认为,财政政策延续“积极”的总基调,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前可以发挥多重作用:一是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以内需提振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二是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三是稳定预期,当前各方对财政政策发力期待较高,财政政策发挥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能够更好稳预期;四是防范化解包括房地产和金融在内的经济社会风险,更好地支持房地产保交楼、收储等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财政政策延续“积极”总基调,早有苗头。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

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罗志恒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提高赤字和专项债规模以及继续发行超长期国债。“超常规”则意味着:一方面财政支出规模可能会超预期,另一个是财政支出节奏可能会更快。比如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节奏会更快落地生效。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建议,一方面明年预算赤字率提升至3.4%以上,必要时可安排在3.8%左右,赤字规模约5万亿元。袁海霞称,提高赤字率,有助于弥补土地财政弱化带来的财政缺口,保障合理必要支出,为扩内需、稳增长提供财政支持;在赤字分配上,可向中央适度倾斜、提高国债占比,中央赤字规模或4万亿元左右,既有利于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降低整体宏观债务成本,也能为地方政府减负,增强地方活力。

另一方面,袁海霞认为,财政支出结构上也应该加以调整,从“以投资为主”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着重解决民生领域的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等短板问题,并重点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及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财政补贴力度,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提高消费意愿。

袁海霞认为,虽然当前我国宏观效率逐步走低,传统基建项目趋于饱和,但广义基建仍有较大空间,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点领域仍需加大支持,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等。同时也需看到目前传统基建领域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城市更新建设不充分的情况,例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应急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等,仍需加力补足短板项目。

14年来,货币政策再次“适度宽松”

2008年12月11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治局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延续“适度宽松”基调,直至2010年。

2010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基调自此进入“稳健”时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是2011年以来首次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其背后是当前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2025年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

王青判断,2025年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0.3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而且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会适时下调,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

“我们认为,不排除2025年,货币政策会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与此同时,在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最后,2025年汇市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不会动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王青说。

罗志恒认为,货币政策的提法从稳健变为适度宽松,意在更清晰地传递出积极有为的政策倾向,更好地稳定市场主体预期。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持续降准降息,降低实体企业和居民房贷利率,是事实上的适度宽松,在扩大消费、投资和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袁海霞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修复压力,需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此外,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大量发行政府债券,为了应对市场流动性冲击,应该调整货币政策。“2025年货币政策从稳健到宽松,从执行工具上看,可能有1次—2次降准,1次—2次降息。”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963526.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