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国资创投也需坚持市场化运作
(原标题:专访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国资创投也需坚持市场化运作)
与外界对国资基金操盘手的印象不同,魏大华最常提及的词是“市场化”“专业化”。
魏大华是广州产业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负责运营总规模达2000亿元的两大母基金。在各地政府“资本招商”火热的当下,广州产投资本以“母基金 子基金 直投”的方式为大湾区引入了40多个重点项目,投资额超450亿元。
12月上旬,魏大华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表示,国资创投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控上都应坚持市场化运作。他认为,优秀的基金机构是在市场机制中凭借专业性发展起来的,它们之所以能够得到丰厚回报,主要依靠基金行业自有的运行逻辑和优胜劣汰机制。
投不投由市场机制判断
经济观察报:广州的“资本招商”模式具体怎么落地?
魏大华: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不可能从零开始,所有都靠自己去做是来不及的,力量也不够。
我们主要的打法是依靠国内外头部投资机构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母基金 子基金 直投”的方式开展合作。这也是一种全球开放式的合作模式。
头部投资机构在某些赛道上已经积累二三十年。我们优中选优,与头部机构强强联合,可以引入其优质项目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优质项目资源,还借助头部投资机构的专业角度帮我们筛选了一遍项目,隔离了风险。
当然,子基金不是越多越好。我们的目的不是设置基金,而是发展广州的经济,通过子基金建立跟头部机构的合作通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项目资源。
经济观察报:怎么挑选子基金合作机构?
魏大华:我们重点选择投资能力强、项目资源多、投资业绩突出、愿意与广州深度合作的头部投资机构。核心是投资团队的专业性,比如投资人的教育、就业经历是不是和投资领域匹配,过去的投资业绩等。
目前我们合作的头部机构接近50个,是从上千个基金机构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包括IDG资本、达晨财智、君联资本、中金资本、国新基金、礼来亚洲基金、华登国际、武岳峰等知名机构。
经济观察报:会要求子基金今年必须投多少个项目,或者必须投多少钱吗?
魏大华:没有要求,也不能这样去要求。我为什么要设子基金?就是因为这些机构和管理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历练多年,他们更加专业化、市场化。既然如此,那机构什么时候投,投多少个,都由其自主决定,否则就违反了基金运行规律。
经济观察报:把钱投给谁,是怎么决定的?怎样挖掘项目?
魏大华:目前,在项目投资上,广州产投资本的决策流程是自下而上的市场化、专业化机制。
我们主要是在头部机构的已投或拟投项目中优中选优,挖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具备自我造血能力、能够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的优质项目。比如,我们2022年投资、今年10月上市的拉普拉斯项目就是市场化专业机构的推荐项目,开盘首日浮盈约3倍,实现了产业招商与投资效益“双丰收”。
越来越倾向投早期项目
经济观察报:在直投方面,目前投资了哪些项目?主要选择在标的的哪个融资阶段进入?
魏大华:各个阶段都在布局,现在越来越往前移。这主要是从财务角度考虑,IPO收紧,投成熟项目退出难度大。另外,成熟项目的市场估值已经很高,即使能IPO,进去也赚不了什么钱了。
如果早期阶段能挖掘到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就可以抢占先机,在各地政府竞争中率先把企业引到广州,投资价格也会比较低。
当然投天使轮、种子轮等早期项目很考验专业性,你要比别人早一步发现项目价值。不过这样的项目风险很高,但是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也更高。
经济观察报:既做 GP又做LP,会不会存在抢GP项目的情况?
魏大华:不会。我们原则上是以头部机构推的项目为主。GP看好的项目推给我们,首先肯定要满足他的投资份额,我们不会硬抢。
作为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我们还是引导为主,如果这个项目份额很紧张,标的也不愁募不到钱,我们不参与也可以。如果能够不出资,就把优质项目引入广州,那当然更好。
经济观察报:现在很多国资基金在投资时都会有对赌、回购要求,你做直投时如何提供更市场化的解决方式?
魏大华:创业是值得尊重的事,一旦设置对赌、回购等条款会加大创业者的压力,可能会影响整个创业氛围。
中国比较多的投资机构会去设置对赌回购条款,目前一下子还做不到像国外那样。我们国资只是投资人之一,跟其他投资人的权利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影响市场化机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领投,其他机构谈好了条款,我们跟进。
对赌回购也有积极的一面,可以解决一些不诚信的问题。确实有一些人是假创业,尤其是早期项目你不一定看得出来,开始阶段蛮好,但之后团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里面可能就会有不诚信的问题。
已撬动千亿社会资本投资广州
经济观察报:最近两年,广州GDP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广州产投资本在推动广州经济增长方面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
魏大华:广州GDP增速放缓,主要是房地产、燃油车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比重较高,随着这两大产业增速放慢,整体GDP增长受到影响。
怎么破解这个问题?广州现在积极发展新能源车,但随着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新能源车,竞争压力也很大。
因此,当前的核心问题是要考虑如何重新优化布局广州产业体系。我们大概是三个思路: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里也有优势产业,把它做好,就可以把体量做大;二是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培育未来产业。这都是目前广州在重点发力的方向。
而这三方面都少不了资本的力量,离开了资本,便无法创新。所以广州产投资本的使命就是“以投促产、以投促引、以投促创”――用资本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用资本招引优质企业来广州发展、用资本来培育初创公司尽快成长。
经济观察报:你设下的投资目标是什么?
魏大华:对于投资目标,我们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一笔成功的投资是要既能“投出去”,又能“退出来”,收益能够覆盖资金成本;二是从产业投资的角度。通过投资,我们能新引进多少企业、带来多少税收和就业岗位,带动广州GDP多大幅度的增长。
经济观察报:目前的投资进度符合预期吗?
魏大华:自2023年两大母基金设立以来,我们已经为大湾区引入了超40个重点项目,投资额超4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亿元。
总体来看,投资进度是超预期的,但距离广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有关,即使我们想投,也需要社会资金参与,而目前社会资金投资普遍热度不高。
在投资领域上,我们主要有四个赛道: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汽车、先进制造与新材料。目前集成电路项目的投资额最高,一个集成电路项目,估值可能上千亿,一投资动辄就是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数最多,但单个项目估值没有集成电路项目那么高,投资金额相对较小。目前我们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最大的项目是2.5亿元。
风险管控关键靠内部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国资基金的容错免责机制?
魏大华:12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这些措施非常符合创投行业的市场化做法,能够有效指导当下国资创投“不敢投”“不愿投”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明确了“符合基金功能定位和投资策略的项目出现投资失败、未达预期或者探索性失误,相关人员依法合规、履行忠实义务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可按照规定不予、免予问责”。
如何更好地做好央企、国企创业投资基金监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外部监管,还是内部管控,都要尊重基金市场运作客观规律。
另外,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募集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
容错免责机制的核心在于合规尽职免责,关键靠内部建立更专业化、市场化的全流程风险管控。
经济观察报:在基金运营中是如何考量风险问题,如何建立内部风险管控措施?
魏大华:我们完全按照市场化规则进行风控。
首先是构建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我们有一支超70人的投资团队,核心人员均为专业对口具有产业背景的博硕士,并配套来自知名市场化机构、头部券商等领域的金融人才。此外,还成立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将研究员编入投资行业组,建立了常态化“投研联动”机制,有针对性挖掘优质项目。
其次是构建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体系。我们在主动接受广州市国资监管机构和广州产投集团监管的同时,主动建立覆盖“募、投、管、退”全流程的风控体系。所有项目均由投资团队开展全方位尽调,深入分析项目所处细分赛道、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先进性、法律财务规范性等情况,形成投资方案,并经风控会、投决会等程序,实现全流程专业化管控、市场化运作。
截至目前,在管基金及投资项目整体运作状况良好,未发生重大项目亏损。
再者是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我们参照市场化机构的普遍做法,建立跟投机制、后端绩效考核办法等。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基金自然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就算这个公司没被淘汰,人也会被淘汰。虽然是国资,但我们不是铁饭碗,业绩不行也会淘汰,我们每年都在淘汰人。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963293.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