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鼓动力2020年业绩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财经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投资者们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动态、公司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下面,跟着帮企客的解答,为您分析“陕鼓动力2021股票激励名单”的相关问题,希望本文给你一个正确的指引。
- 1、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业绩
- 2、两桶油和铁路公司每年巨额亏损,为什么不会倒闭呢?
- 3、2年暴涨350%,军工电子龙头为何这么牛
- 4、看国内车企“淡定”的2020销量目标 疫情下“谁”的勇气可嘉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业绩
最佳答案多年来,陕鼓紧跟市场,强化自主技术研发,创新经营,强化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多项成绩为同行业中独有,如:
1、2004年全国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序,陕鼓名列第14位。
2、中国机械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排序,陕鼓排名第85位。
2005年7月18日,《中国工业报》发布的2005中国
3、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陕鼓在风机行业排名第一。
4、2005年中国机械工业500强排序,陕鼓名列第166位。
5、陕鼓的轴流压缩机和TRT(膨胀机)双双获得“国家名牌”称号。
6、 陕鼓的CCPP(轴流 离心)机组在2006年获得“国家名牌”称号。串联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7、陕鼓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和管理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和先进企业特别奖等。
8、自2003年起,被西安国税授予“守信用诚信纳税”企业,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
9、自2004年起,相继被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六家银行 授予“AAA” 级法人客户信用等级企业。
10、自2002年起,陕鼓稳居国内同行业龙头位置。
11、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005年企业产值已达到25亿元,2006年达到30亿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40亿元。这些业绩树了陕鼓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陕鼓做强做大,实现持续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桶油和铁路公司每年巨额亏损,为什么不会倒闭呢?
最佳答案两桶油和铁路公司是央企,即使每年巨额亏损都不会倒闭的真正原因有两点:
其一因为这三家企业是央企,央企的意思就是这些公司资产大部分属于国家的,国家资产不会让轻易倒闭的。
其二因为这三家企业有国家补贴,不单纯为了赚钱,而且为了提供国民需求,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两桶油和铁路公司每年亏损也不会倒闭。
央企与民营企业是不同的性质,央企的使命除了赚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满足国民的需求。
如果央企即能赚到钱,又能满足国民需求的,这是两全其美;但如果央企赚不到钱也没事,公司照样也会正常经营,这些经营的费用除了靠公司资产,国家也会出资补贴,一定要让这些企业存活,不会让其倒闭的。
民营企业不同,民营企业完全是为了利益,完全是为了赚钱,最终目的就是上市IPO募资一大笔钱。一旦民营企业巨亏,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链断裂的话民营企业就会宣布破产倒闭,并不会像央企有国家兜底,民营企业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三家央企的业绩情况
其实这三家央企并非是连年亏损,只是偶尔出现亏损而已,下面进行查看这三家央企业绩:
中国中铁
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125.09亿元;
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160.67亿元;
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171.98亿元;
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236.78亿元;
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16.97亿元;
中国中铁业绩并没有亏损,相反每年还是赚钱的。
中国石油
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79亿元;
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227.93亿元;
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525.85亿元;
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465.77亿元;
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99.86亿元;
中国石化
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464.16亿元;
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511.19亿元;
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630.89亿元;
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575.91亿元;
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28.82亿元;
综合通过对两桶油和中国铁路等三家公司的业绩进行得知,这两家企业并不是每年巨亏,实际每年都是赚几百亿,偶尔特殊年份亏损而已,并非是市场所说的年年亏损。
既然这两家企业都是赚钱的,并非是大家口中说的每年巨款,所以这三家央企不倒闭的真正原因就是赚钱的,有钱经营怎么可能会倒闭呢?
2年暴涨350%,军工电子龙头为何这么牛
最佳答案 本文摘要:
宏达电子主营钽电容器,下游客户以航空航天系军工集团为主;
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69%,净利率达到37%,ROE达到25%,盈利能力优秀;
业绩高增长。去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65%,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7%,净利润同比增长110%,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速。
01
经营模式
宏达电子主营钽电容器,分为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和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主要用于军工产品;其他产品主要有陶瓷电容、电感器、电源模块等,以民用市场为主,也是公司积极开拓的品类。
公司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营收2.1亿,净利润7900万;去年营收达到14亿,增长6.6倍,净利润达到4.8亿,增长6倍。营收驱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钽电容器收入持续高增,另一个是非钽元器件的品类扩张。
据公司2020年报,综合毛利率达到69%,同比增加2.42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37%,同比增加1.16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来看,主要是毛利率较高的军工产品增长更快,拉动利润率提升。
可见公司的增长并不是以价换量,而是量价齐升的 健康 模型,公司ROE提升至25.23%,盈利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经营性现金流量同比大增210.81%。虽然小于净利润,但相比历年情况,已是明显改善。这从侧面说明在《军工装备条例》修改后,军工产业链的资金流动已大为改观。
公司应收账款增长较快,主要是受益于军工产品订单快速增长。应收周转天数超过300天,存货周转天数接近400天,这说明公司一方面回款相对较慢,另一方面还要时刻备足大量库存以满足客户需求。
这是因为下游客户是大型军工集团,公司产业链话语权不强。虽然应收款和库存占用大量现金,但从公司现金流来看,对整体经营没有影响。
此外,公司仅有短期借款550万,负债主要体现在对上游的应付账款和员工薪酬。产能扩张和分红都是公司自己赚的钱,再一次证明公司不缺钱,现金流非常 健康 。
02
电容器产业链
电容器是通过静电的形式储存和释放电能,在两极导电物质间以介质隔离,并将电能储存其间。主要作用为电荷储存、交流滤波或旁路、切断或阻止直流、提供调谐及振荡等。电容器是三大被动电子元件之一,是电子线路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元件,约占全部电子元件用量的 40%。
上游
主要是金属铝、钽、铜以及陶瓷粉等用来制备电容器的材料。其中铝、铜等大宗商品较为常见,金属钽以及高温陶瓷粉较为稀缺。也因此这两类材料制作的电容器具有特殊用途,所含价值量较高。
中游
根据材质以及功能的不同,生产的成品可分为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和薄膜电容器等。
从2019 年全球各类电容器市场份额看,在前述四类主要电容器中陶瓷电容器占比 52%。陶瓷电容器可分为单层陶瓷电容器(SLCC)和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
在陶瓷电容器中, MLCC 不仅等效电阻低、耐高压/高温、寿命长、体积小、电容量范围宽,下游应用较为广泛,其市场规模约占整个陶瓷电容器的 93%。在MLCC品类中,日本村田、中国台湾国巨电子掌握先进工艺和巨大产能,业内地位举足轻重。
下游
行业下游主要分为军用市场和民用市场。
军用市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雷达、导弹等高精密领域,需要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能够持续工作(高温、零度以下)。因此对电容器的可靠性非常依赖,该领域主要需求体现在高性能、高品质的钽电容器以及高温陶瓷电容器。
民用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家用电器等都需要用到电容器,其中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越来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A股市场中主营电容器有5家上市公司:主营特色钽、陶瓷电容器制造商宏达电子、高温陶瓷电容器制造商鸿远电子、薄膜电容器制造商法拉电子以及陶瓷电容器制造商火炬电子和MLCC产能最大的风华高科。
03
成长驱动
宏达电子重视研发,技术较为领先,深度受益于军民两用市场的高速增长。
军工电子
随着我国整体 科技 水平提升,先进装备批量列装,军工装备信息化率快速渗透,对上游电子元件需求快速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至 2025 年我国军工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501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9.3%。
电容器
电容器的应用市场,民用比军工要广阔的多。此外,随着消费电子持续渗透、5G快速普及、物联网连接一切、以及新能源车爆发等,都对电子元件的拉动产生积极影响。
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达 220亿美元,我国电容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102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70%,是全球最大的电容器市场。
我国电容器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可以说电容器的增量就在国内,只要有技术有产能,不怕产品没销路。
04
总结
宏达电子技术领先,深耕军用电子20余年,利润率显著高于同行,近几年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非常优秀。
驱动业绩高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发能力。公司在钽电容器有显著的优势,近几年向民用市场拓展的非常成功,其中陶瓷电容和微电路模块等迅速放量,形成新的业绩驱动。
宏达电子的未来主要看点有二, 一是军工产业高景气下的订单驱动;二是民用市场的高增长能否持续。
从中报披露的业绩来看,净利润同比增长110%,维持了去年以来的高增长,也为其前期较大的涨幅形成了支撑。
公司从2019年开始表现出极佳的成长性,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69%,这个增速非常快,可用成长股常用的估值指标PEG作参考。
截止9.3日,公司市值344亿,对应的PE-TTM为50倍,根据券商一致性预测,全年净利润5.7亿,同比增长57%,对应估值为45倍。
当前PEG为1.14,从数据上看已经接近合理估值。不过考虑到券商报告通常会把预期打的很满,且前期涨幅巨大,获利盘较多,一旦有风吹草动,可能会迎来较大的回调。保守起见,如果PEG能跌到0.8以下,具备较大的安全边际。
看国内车企“淡定”的2020销量目标 疫情下“谁”的勇气可嘉
最佳答案2020年伊始,受疫情状况和车市下探的双重影响,让国内的汽车市场更加难熬。近日,各个车企纷纷在此前发布的2020年销量目标之后,针对国内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整,当然,也有不少车企针对疫情过后的市场持乐观态度,能够短期带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增长。国内几家老牌车企的市场销量预期都表现如何,一起来看。
稳字当头 长城汽车销量目标102万辆
受疫情状况影响,近日长城汽车对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的业绩考核目标进行了修订,将2020年目标销量从此前的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净利润从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
2019年长城汽车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64.55亿元,净利润达45.26亿元。2019年国内车市整体遇冷,长城汽车全年销量超过106万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进入2020年,长城汽车1-2月累计销量为90284辆,同比下滑50.05%。
保持微增 广汽集团销量目标212万辆
日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线上发布会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导致上月生产停滞,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同时强调,集团不会通过减薪渡过难关。
此前,广汽集团的2019年销量目标为232万辆,2019年,广汽集团实现累计完成销量为206万辆,同比下滑3.99%。如果广汽集团在2020年按销量增长3%来,则其销量目标具体为212万辆。从广汽集团发布的2月产销量来看,产销分别完成1.73万辆和1.93万辆,同比分别下滑82.67%和81.08%。
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工厂复工也正在逐步恢复,广汽集团目前的生产状况恢复比例约为60%,对今年的销量目标来说依旧有不小挑战。
一汽集团 坚持全年20万辆销量目标
一汽红旗 销量目标20万辆
在今年的红旗品牌发布会上,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曾表示,红旗将在2020年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在2019年红旗产销目标均完成10万辆大关,2020年一汽红旗将目标设定为20万辆,红旗2022年的销量目标为40万辆,2025年销量目标为60万辆,2030年红旗销量目标为80-100万辆。
一汽奔腾 销量目标20万辆
2019年,一汽奔腾实现销售12.05万辆,同比增长33%。今年1月,一汽奔腾提出2020年销量“20万 ”、2021年“40万 ”等目标。
一汽奔腾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对汽车影响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汽车消费只是暂时延后,一汽奔腾目前暂未考虑调整20万辆销量目标。
保持不变 北汽集团销量目标226万辆
从相关数据了解到,2019年,北汽集团整车产销量为226万辆,同比下滑5.91%,2019年北汽集团营业收入约5012.3亿元,同比增长4.26%,成为北京市首家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国有企业。
在今年1月份的北汽集团发布会上,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表示,2020年北汽集团整车销量计划目标为226万辆,挑战目标为235万辆;2020年北汽集团营业收入计划目标为5200亿元,挑战目标为5300亿元。面对疫情状况,北汽集团的销量目标暂未调整,销量目标保持不变,可想而知今年北汽集团的销售压力会有多大。
力求突破 奇瑞汽车销量目标100万辆
相关数据显示,奇瑞汽车在2019年累计销售74.5万辆汽车,保持了汽车市场逆势上扬的趋势。2020年,奇瑞集团将力争实现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营业收入达1500亿元的目标。
2020年,奇瑞自主品牌将携旗下捷途和奇瑞两大品牌和商用车品牌共同征战市场,新车方面将推出瑞虎7、瑞虎8、捷途X70、艾瑞泽等改款新车,力争实现汽车2020年销量突破100万辆。
放飞的“20200” 吉利汽车销量目标 141万辆
近日,从吉利汽车发布的销量预期中了解到,根据企业规划,吉利汽车将挑战2020年全年141万辆销量目标,同比2019年销量增长3.6%。
2019年,吉利汽车全年新车销量为136万辆,2020年,吉利汽车将携吉利、领克、几何等品牌车型产品,完成2020年141万辆的年销量任务。
面对国内疫情状况,安聪慧表示,吉利2020年141万辆的销量目标不会变。“疫情的出现也催生了创新与机遇,是对企业内部的锻炼,使吉利更好地面对全球化等未来发展的考验,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四年前,吉利汽车集团曾发布了“吉利汽车20200战略”,吉利汽车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目标,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同时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如今这一“目标”对吉利来说,也已沦为历史。
瘦身自救 长安汽车销量目标200万辆
谈起长安让有一种“掉队”的感觉,从2016年至2019年,短短3年时间,长安汽车的净利润亏24-29亿元。2019年长安汽车的销量目标为176万辆,长安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为1759971辆,较2018年的2074575辆相比,下滑了15%。
虽然整个汽车市场环境不好,长安汽车也正在努力瘦身自救,2020年,长安汽车将继续推出多款新车,并加快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布局,以PLUS系列重拳冲击20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
此前,长安汽车在“第三次创业”中曾立下宏伟目标,到2020年,长安目标销量400万辆,市场占有率12.7%,其中自主品牌246万辆,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新能源车型销量35万辆,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到2025年,长安目标销量6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350万辆;新能源车型销售116万辆。
这些目标看上去总是那么吸引人,但却不切实际。如今,不少车企还是能够针对各自市场表现,面对现实,调整切实可行的规划。在车市下滑以及疫情双重影响下,想要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对大多数车企而言依旧有着不小的压力。难怪不少车企如今会实施减员、降薪、营销调整等解决当前的营销状况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陕鼓动力2020年业绩,帮企客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upiao/36869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