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商要情(12.9―12.15)
(原标题:山东政商要情(12.9―12.15))
1.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研究贯彻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12月13日上午,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扎实推进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强调,明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山东省实际,科学谋划明年山东省经济工作,切实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要聚力放大政策效应,深入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抓紧谋划储备山东省新一批政策清单,抓好财政、金融、产业、科技、房地产等政策的系统集成、协调配合。要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大力度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要聚力抓消费、促投资,深入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抓好“两重”项目和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投资效益。要聚力稳外贸稳外资,全力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兴市场,扩大大宗商品进口,加大绿色船舶等产品出口,做强外贸新业态。要聚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沿海核电、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聚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快推进山东省重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聚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聚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安全底线。要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2.前11个月山东实现进出口3.05万亿元
12月11日,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联合发布消息:今年前11个月,山东省实现进出口3.0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1%,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7%,居全国第6位。其中,出口1.87万亿元,增长6.9%;进口1.18万亿元,下降2.3%。
11月份当月,山东全省实现进出口2890.7亿元,增长3%,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7%。其中,出口1737.9亿元,增长6.2%;进口1152.8亿元,下降1.5%。
从贸易方式上看,前11个月山东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97万亿元,增长2.3%,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下同)64.6%。同期,保税物流进出口5209.1亿元,增长8.1%,占17.1%;加工贸易进出口4701.6亿元,下降1.3%,占15.4%。
从市场主体看,前11个月山东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27万亿元,增长3.9%,占74.6%。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015.1亿元,下降5.1%,占16.4%;国有企业进出口2723.1亿元,增长13.6%,占8.9%。
从主要出口产品看,前11个月山东全省出口机电产品8762.9亿元,增长8.5%,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下同)46.9%,其中汽车零配件、汽车、家用电器分别出口1313.1亿元、515.6亿元、486.8亿元,分别增长3.7%、14%、21%。同期,劳密产品、农产品、基本有机化学品、钢材分别出口3464.8亿元、1484.1亿元、665.5亿元、492.8亿元,分别增长3.7%、11.1%、7%、5.1%,分别占18.5%、7.9%、3.6%、2.6%。
3.跨省牵手 鲁豫毗邻地区结成发展“合伙人”
12月11日,山东、河南两省在聊城召开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第一次联席会议,签署系列战略发展合作协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鲁豫毗邻地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样板。未来,加入“跨省通勤”大军的将不只是人员、项目、企业,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资源也将在区域间更顺畅流动。
去年底,两省联合印发《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纵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化鲁豫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全域以及梁山县、东平县,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濮阳市全域以及长垣市纳入实施范围。
随着鲁豫毗邻地区深度合作,区域内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生态共治的发展态势日益显现,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合作领域更加宽广。联席会议上,聊城、菏泽、泰安、济宁、开封、商丘、濮阳、新乡8市发展改革部门签订鲁豫毗邻地区务实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以规划协同、政策协同、物流协同、信用协同、机制协同为突破,推动建立区域一体化工作机制,促进资源要素等自由流动。
提示:鲁豫毗邻地区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交会地带,地域相连、水系相通、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开展交流合作具有坚实基础。推动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对于加快两省经济社会发展、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意义重大。
4.济南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12月14日,2024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在江苏无锡举行,公布了“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评选结果,济南被评为2024年度“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这也是济南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
2024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由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等多家专业机构参与组织评审。
评委会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和评选,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的表现,从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三个维度进行城市就业大数据分析,最终评选出“2024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济南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2024年5月和9月,济南先后两次举办中国·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共组织4000多家单位参加,吸引海内外11万名人才到场,现场达成意向3万余人次。连续四年为大学生举办毕业典礼,今年,又首次举办“2024级济南市大学生开学典礼”。自2024年起,济南市将每年的6月12日设立为“海右人才日”,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海右人才节”,以城市的名义和专属节日的方式,向人才致以最高礼遇,彰显了省会济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境界和格局。
提示:济南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并于今年九月获评2024年度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和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这是社会各界对济南这座城市、对济南人才工作的肯定。
5.青岛力争2027年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2024年12月13日,《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政策例行吹风会在青岛举行。根据《行动方案》,2027年青岛力争全市涉海规上企业超过35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024年5月,青岛提出建立“4+2+4”海洋产业体系,即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旅游、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
此次《行动方案》就是在“4+2+4”海洋产业体系基础上再聚焦,围绕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2个未来产业和现代渔业、海洋化工2个传统优势产业,制定了35项重点工作任务。
提示:青岛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海洋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市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在2024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青岛被定义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整理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97424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