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与上海财大联合发布报告: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admin 阅读: 2024-11-18 12:21:31

(原标题:人民大学与上海财大联合发布报告: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11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京沪论坛”。围绕如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本次论坛发布了《北京加快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问题与对策》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报告》两份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国际科创中心应该具备体制、机制、政策、服务以及相关保障,京沪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灵活的制度安排、更有效的服务和更高质量的体系来推进,从而真正实现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代表课题组发布《北京加快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问题与对策》报告。

报告指出,在 2023 年北京高技术产 业增加值规模,已经与上海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规模基本相当。但是,二者的高技术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2023 年北京四大支柱产业分 别是金融业(8663.1亿元)、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8514.4 亿元)、工业(5008.5 亿元)和科技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约为4000亿元)这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对比来看,2023 年上海五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工业(10846.16亿元)、金融业(8646.86亿元)、批发和零售 业(5094.52亿元)、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4732.03亿元)、房地产(3555.18亿元)这五大支柱产业体系。值得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究竟是以金融和信息产业为主的北京产业结构,或者是以工业和金融产业为主的上海产业结构,更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更能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对于北京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领域建设发展,报告建议:第一,将突出全球最为前沿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导向的基研究提升行动计划,作为推动首都(北京)特色优势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第二,牢牢确立依靠加快打造北京特色优势的高精尖制造业体系和京津冀区域内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为核心支撑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型发展模式;第三,要高度关注北京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可能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机制体制性障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推动北京科技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推进北京科技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升级,主动探索打造具有北京特色优势的“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导向的北京科技服务业;第四,将强化推进全球人才高地建设领域的先行先试导向改革突破,设定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第五,将瞄准打造北京作为全球科技创新转移中心、全球技术交易中心、全球知识产权出口中心、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作为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塑造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核心任务。

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余典范代表课题组发布《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报告》报告。

报告显示,北京市和上海市科创中心发展各有侧重。北京市在原始创新水平、技术创新能级和创新生态系统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北京市依托政府支持和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展现出强大的基础研发实力。上海市则在产业发展动力和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方面展现出卓越实力。其在应用研究、创业活力及国际合作方面的卓越表现,为上海市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京沪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紧密围绕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京沪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产业协作的深化。

针对上海更好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报告建议:一是要强化基础研究规划布局,全面提升原始创新水平。一方面,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机构的建设,为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作用,突出基础研究布局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

二是要推动创新全链条贯通,优化创新全生命周期加速机制。着力攻克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卡脖子”问题,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体制创新,搭建科技创新与产 业发展之间的沟通桥梁。优化研发人员的创新组织管理和资金的创新考评机制,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完善资金链、人才链。

三是打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激发产业主体创新动能。一方面,要建立创新的激励监管体制,充分保障新兴产业的要素安全,并为市场留足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加快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主体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四是探索成果产业化新模式,优化科创生态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研发人员和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释放创新转化活力。探索创投机构的超前孵化新模式,完善投后管理和资金退出机制建设。开拓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发展空间。

五是加快京沪粤合作进程,提升科创中心全球影响力。加大开放创新力度,逐步打响科创中心国际品牌,助推科技强国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哈佛大学在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做了深入研究后发现,中国的确在新型科创上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孕育在深圳模式、合肥模式、苏州模式、张江模式以及中关村模式当中,对于中国来说,怎么把这些地方模式的精髓提炼出来并形成新型科创生态的核心内涵,这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920605.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