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开放的基因刻在体育精神里
(原标题:经观社论|开放的基因刻在体育精神里)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8月11日落幕。我们当然关注奖牌,每一次国歌奏响、国旗升起,都是个体与国家共同的荣光。多年以后,也许我们已经忘却了奖牌的数目,那些激昂的、低落的、灿烂的、伤感的、年轻抑或不再年轻的脸庞依然清晰。不管是得到还是错失了奖牌,这些生动鲜活的瞬间完美展现了体育之美。
本届奥运会的口号是 “奥运更开放”,表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要更多理解和交流的愿景。面对当今裂痕斑驳、隔阂丛生的世界,这样的表达尤为珍贵。从奥运会诞生起,开放的基因就刻在体育精神里,与坚持、超越、公正、友爱一起,共同诠释着体育精神的含义。
我们的眼光追随着赛场内外的郑钦文,这位21岁的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郑钦文夺冠当然离不开勤勉坚韧,从她走过的路来看,关键推手还是网球职业化改革:允许球员走出体制“单飞”,自主选择教练、自主参加比赛、自主处置奖金。在关于郑钦文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努力托举未来之星的意志。支撑这种意志的则是选择的自由——比李娜小20岁的郑钦文,当她的家庭选择体制外道路时更顺畅也不再面对争议;还有能力的自由——她父亲在筹资时有房子可卖,母亲在需要照护女儿训练时也有辞职的底气。
可以说,郑钦文是幸运的,她生长在这个国家不断开放的进程中。没有开放就没有选择的自由,也少有能力的自由。开放推动网球改革并赋予中国球员自主性,也正是在开放和改革的时代,很多中国家庭的财富创造和积累成为现实,为选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因此拥有了更多可能。这才有了职业化、国际化的郑钦文,甚至也包括和她同时代的球员们。她们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科学和先进的训练,在和一流球员的竞争中强大自我。
开放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开放让我们展开视野,我们会看清楚差距也有奋起追赶的勇气。中国篮协主席姚明2022年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于嘉专访时曾表达过,经历了疫情后,大家共同的期待是“更多的开放”。的确,受疫情影响,体育项目交流少了,这三年运动员几乎没打过什么高质量的国际比赛。曾经征战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姚明恐怕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走出去跟高手切磋交流有多重要。我们因此更能理解中国女篮球员李月汝的选择。今年春季,她没有像很多队友一样选择回归国家队集训备战奥运,而是决定留在美国继续追梦WNBA(美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她说人总是向往更广阔的天空。这一度引起过争议。我们不妨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她的选择:首先,个体梦想和国家荣誉并不矛盾,正是每一个个体对梦想的追求构成了国家荣誉的具象;其次,高水平的联赛确实提高了李月汝的竞技水平,让她在奥运舞台上焕发光彩。
开放让我们有勇气打破陈规,鼓励和包容多元。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固定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我们看到了潘展乐。这个摘下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并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立功的大男孩,面对镜头不掩霸气:“今天终于把他们所有人都拿下了”“世界纪录就是我的,我相信接下来还能游得更快”。当然我们也会记得郑钦文拿到奥运冠军后的表示——“QueenWen”实至名归。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他们出生成长于国力日渐富强之时,向上的氛围赋予他们骨子里的自信和张扬,社会的开放包容也留住了他们身上这些特质。为什么要故作谦虚呢——我值得这份荣耀。
中国人懂得开放的意义。这是中国叙事的一部分。从1984年的洛杉矶到2024年的巴黎,中国体育重新拥抱世界的40年,正是中国和中国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40年。开放让每个人拥有了参与竞争的机会,改革则让久被压抑的能量喷涌而出。当这样一个国家回到赛场,在世界的目光中踏上赛道,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挫败,改革开放汇聚的能量,都足以让她一路向前。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68936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