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GDP增长5.8%,坐拥五座“万亿城”,上市公司增量全国第一
1月23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许昆林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江苏全省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跻身高质量发展“优等生”的同时,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全国第一”的成就。尤其省内“万亿城”增至第五座、进出口总额超5万亿、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一、以及省内又一个“5000亿县”的诞生等等.....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地展现了“苏大强”的硬实力。
“内生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进一步巩固,对全国发展大局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上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如此写道。
多项指标创造全国第一
在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方面,江苏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增长5.8%。其中,常州成为江苏第五座GDP万亿之城。
目前,江苏“万亿城”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州2023年GDP预计将超过2.5万亿元,增速4.1%以上;南京2023年GDP预计1.75万亿元,增长约4.7%;无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1.5万亿元。人均GDP有望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南通在2022年突破万亿后,预计2023年GDP增长6%左右。
此外,江苏省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30亿元,增长7.3%;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进出口总额5.25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
作为知名的工业大省、制造业强省,2023年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位居全国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5、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
不仅如此,在其他领域,江苏成绩单中的“第一名”依然霸榜,2023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新三样”出口规模、RECP签证出口货值均居全国第一;民营企业出口占比49.2%、首次占到第一位;江苏也成为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省份;连续5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江苏取得这么多的第一,和全省多年来大力加强产业升级,重视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就在助力2023年经济持续复苏过程中,江苏先后推出“42条”政策举措、“28条”增量措施、为企业减负纾困、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7000亿元。
一位曾参与地方政策研究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江苏上述种种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推出时间较早,力度也比较大,从实际效果来看,对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县域经济底蕴深厚,县域经济繁荣已成为江苏的重要特征之一。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江阴发布日前披露信息显示,2023年,江阴GDP增速破5.8%,鉴于2022年江阴GDP已达4754.18亿,目前江阴GDP突破5000亿大关已无悬念,这也意味着江苏也在继昆山之后,同时坐拥两座“5000亿县城”。
两会期间,江阴代表团团长、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在谈及下一步工作时就表示,“要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上市公司增量全国第一
资本市场发展上,江苏在关键指标上实现了领先,去年新增省内上市公司58家,首发融资规模587.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达110家、43家,保持全国第一。
行业覆盖上面,去年江苏新增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其中机械设备公司13家,电子行业11家,基础化工7家,汽车、电力设备、建筑装饰各有四家。包括阿特斯、苏能股份、格力博、日联科技等。
江苏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江苏共有A股上市公司689家,总市值为6.36万亿元,分别占A股上市公司相应总量的12.91%和8.19%。截至12月31日,2023年度江苏上市公司融资家数共133家次,募集资金总额为1198.72亿元。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作为江苏“最强地级市”,2023年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20家,新增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与北京并列第3位,仅次于深圳、上海。新增数量占江苏省2023年度新增A股上市公司总量34.48%。
截至目前,仅苏州一城,就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63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217家,位列全国第五;科创板上市公司55家,位列全国第三;北交所上市公司11家,位列全国第二。
一位业内投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江苏去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首发融资规模领先全国,且新晋上市公司行业覆盖广泛,以制造业和高科技为主,体现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这表明江苏在资本市场上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融资规模、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据了解,2023年7月,江苏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实施八大行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能级提升、协作配套强链、质量品牌创优等8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十三太保”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从地理角度来看,江苏省共有十三个地级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全部跻身于中国百强城市之列。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
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和49.9%,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从位次看,江苏入选城市分别是,苏州(2)、南京(8)、无锡(12)、常州(16)、南通(19)、徐州(22)、镇江(36)、扬州(38)、泰州(41)、连云港(48)、盐城(51)、淮安(63)、宿迁(76)。
能够看到,江苏有2座城市挤进前10,5座城市位居前20,近80%的城市进入前50,说明了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对均衡,整体实力位居百强市前列。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
而众所周知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亦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1月24日,江苏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我们始终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2023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43万亿元,增加值增长3.6%,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以及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不仅是苏州,常州、无锡、徐州、泰州等城市也各自拥有独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常州建立了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有37个,207个中类中有191个,666个小类中有605个;而无锡现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32家,数量升至全省第二,现有六大营收超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310家,入选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39家......这些城市在夯实自有产业基础的同时,与时俱进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构成江苏“强富美高”新格局的每一角。
对于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江苏提出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327172.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