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为何背离?(下)

admin 阅读: 2025-02-01 10:21:17

(原标题:量价为何背离?(下))

核心观点:

1.无形亦有形。现阶段我国整体价格偏弱的现实,折射出总供给强于总需求的内核。其中,总需求不足已是共识,但总供给为何反而走强?除了价格这只传统“无形之手”之外,还有谁在支配供给能力,从而助推经济生活中“量价”背离的特殊现象? 

2.纵观当前诸多业态,机器取代人工的案例俯拾皆是。这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可变成本,从而构成“以价换量”策略的微观基础。宏观上,则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抬升,在压低通胀的同时,也促进实际GDP增长。国际经验对此也有印证。

3.值得重视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供需的影响未必是对称,可能形成对众多传统领域的需求替代。尤其是机器取代人工,可能通过劳动力就业、收入分配等渠道降低消费倾向,以至于在提升总供给能力的同时,对总需求的短期扩张形成压制。

4.展望未来,数字化浪潮大势所趋,但短期易于引致产出缺口。面对如此供给冲击,合意的均衡路径或应考虑为需求端的调整提供缓冲时间。鉴于我国数字化进程较快,叠加地产调整等引致的价格压力,逆周期政策的超常规发力或更显迫切性。

正文:

现阶段我国整体价格趋弱的现实,折射出总供给强于总需求的内核。其中,总需求不足已是共识,但总供给为何反而走强?除了价格这只传统的“无形之手”之外,还有谁在支配供给能力,从而助推经济生活中“量价”背离的特殊现象? 

一、谁在支配供给能力?

纵观当前诸多业态,机器取代人工的案例俯拾皆是。这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可变成本,从而构成“以价换量”策略的微观基础。宏观上,则体现为劳动生产率抬升,在压低通胀的同时,也促进实际GDP增长。国际经验对此也有印证。

图1. 劳动生产率压低价格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样本时间为本世纪初以来至今。价格为PPI同比剔除原材料价格影响。劳动生产率为同比增速,中国数据基于工业增加值、就业人员数量及平均工作时间推算。

二、供给也会影响需求?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供需的影响未必是对称,可能形成对众多传统领域的需求替代。诸多文献表明,近年技术替代非熟练劳动者的弹性显著抬升,而机器取代人工,可能通过劳动力就业、收入分配等渠道降低消费倾向。从而,在提升总供给能力的同时,对总需求的短期扩张形成压制。

图2. 机器对人工的替代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笔者测算

三、量价背离的“无形”之手?

近年来,我国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技术发展迅速。若横向对比,我国数字化程度已达发达经济体行列,显著领先可比经济发展阶段的其它经济体;纵向对比,我国数字化跃升幅度亦快于其它主要经济体。

图3. 我国数字化进程显著更快

来源:Portulans Institute,笔者测算

注:排名依据NRI(网络就绪指数),靠前表征数字化程度更高。

数字化浪潮大势所趋,但短期易于引致产出缺口。面对如此供给冲击,合意的均衡路径或应考虑为需求端的调整提供缓冲时间。鉴于我国数字化进程较快,叠加地产调整等引致的价格压力,逆周期政策的超常规发力或更显迫切性。

图4. 价格趋缓的非传统因素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数字化以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重表征;传统因素包括M2、产出缺口、油价等。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1029778.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