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捺钵:契丹人的游牧渔猎|新知

admin 阅读: 2025-01-23 09:21:26

(原标题:四时捺钵:契丹人的游牧渔猎|新知)

汪天�r/文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海东健鹘健如许,�x上风生看一举。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

这首辽代诗人萧总管所作的《契丹风土歌》,为我们描绘了雄据中国北方 200 多年的契丹民族的生活场景。从公元 916 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奴隶制国家,到公元 1125 年被女真人所灭,大漠深处的契丹人在历史的尘埃中给我们留下惊鸿一瞥,“弯弓射猎”是他们的天性,“马牛到处即为家”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契丹族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业为生,转徙随时,“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穹庐为室旃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

捺钵是契丹语音译,最初指“狩猎”和“围猎”,后演变成“行帐”、“营盘”。它是契丹人特有的文化习俗,指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在日复一日的游牧生活中,捺钵自然而然地诞生了,也可以说是辽初期“因俗而治”体制下的客观延续。

契丹人随着四季的变化,在游猎之地设置行营。捺钵活动便在春夏秋冬四时轮转,捺钵地点大致到辽中期得以固定。春捺钵曰鸭子河乐,固定在松花江及查干湖等地,凿冰捕鱼或放鹰鹘捕猎天鹅、大雁。夏捺钵没有固定的场所,四月中旬开始游走,大约在五、六月抵达行营之地,七月中旬左右离开此地。秋捺钵在伏虎林,离开夏捺钵后抵达深山打猎射鹿。冬捺钵在广平淀,契丹皇帝在这里与大臣讨论国家大事,并接受来自周边国家的朝贡。

四季山水图・春

四季山水图・夏

四季山水图・秋

四季山水图・冬 辽庆陵壁画

北方的春天比南方来得晚一些,春回大地之时,漫山遍野的鲜花开始在山麓下绽放。辽圣宗遵照惯例,自正月上旬起牙帐,六十日抵达鸭子河泺(pō,长春州西北,今吉林洮儿河入嫩江之月亮泡一带),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辽帝初至春捺钵之时,天鹅未至,仍需在冰面上凿空来钓鱼。

随着山谷冰雪消融,溪水淙淙。鸭群、鹅群也纷纷入水嬉戏,春江水暖并非鸭先知,大雁们也集合成群从南方的高空向北迁徙。皇帝携侍从与日偕行,日暮而归,从事弋猎。

契丹的马儿是典型的契丹马种,小头细颈,但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不畏寒冷。

作为契丹人最喜爱的伙伴,在正式出门骑射之前,马需要备好络头、衔、镳、缰、攀胸,分别作为马的胸袋、马镫、马鞍、障泥。其中,镶玉银马络由项带、额带、颊带、咽带、鼻带组成。

镶玉银马络 1986 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如往常一样,侍御们身着墨绿色袍服,具体为圆领左衽窄袖――这种契丹人特有的袍服更便于这个马背上的一族,这类袍服的后开禊平日以扣而成,只有在骑马时揭开。骑马时,开禊在后,袍服的衣襟搭盖于双腿之上,不仅更便于骑马,也有利于在乍暖还寒时节起到保暖的功能。

侍仆图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侍从牵马图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侍从们还各自备有连�m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在河岸边每隔五步至七步排列。

青玉柄包鎏金饰刺鹅锥 观复博物馆藏

皇帝的穿着和侍从整体形式相类似,不过在细节之处无不彰显其地位。辽朝严格规定了普通百姓不能戴冠巾,辽帝扎巾戴幞头本身是贵族们的特权。辽帝腰系玉束带,在上风处与群臣相望。

 

玉�银带 1986 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通长 163.7 厘米

薄银片打制而成。银带前端铆接一件金带扣,前部缀有 14 件方形玉�,中部缀一件桃形玉�,后端缀一件圭形玉�B尾。

此外,早在契丹建国后,已将“蹀躞带”提升至礼制的高度,使之成为辽代官服中高等级的象征。镶玉银�蹀躞带、银�G带由银薄片制成。银�G带由一条长带和两条短带连成。带上系有三角形鎏金铜节约 2 件、狻猊形玉饰 38 件。

银�蹀躞带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的鞍翅上。鞍翅呈叶片状,由银片捶揲、鎏金而成,表面还錾刻鸟纹和卷草纹。侧面共有四条长带、一条短带穿系于鞍翅上的兽面古眼中。蹀躞带共钉狻猊形、马形玉饰 56 件,两条短带上各钉一件鎏金铜带扣。

镶玉银�蹀躞带、银�G带 1986 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正在这时,一位侍从发现了天鹅,他赶忙高举旗帜示意联络员,后者则骑马向四处散报这个好消息。当然,这消息的阵仗难免也会惊动被捕猎者――天鹅。天鹅受惊则乱了阵脚,倏忽间扑扇翅膀一跃而起。是时间,侍从敲鼓摇旗,仿佛是面向广袤草原的一曲神圣呼麦。同时,专门负责侍养海东青的侍官拜见皇帝,将海东青呈上。

海东青,也称“海青”、“海青鹘”,传说十万只鹰中才会出现一只海东青,因此难免为族人尊为“鹰神”。早在辽建国之初,耶律阿保机之堂兄弟耶律羽之已将海东青作为装饰物,定格住了一个海东青正面捕猎时的形象――双翼张开、利爪扑地,线条流畅而生动,契丹人对于海东青的熟悉与珍惜也从中可见一斑了。

海东青鎏金铜饰件 1992 年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宽 30.5 、高 24.3 、厚 0.03 厘米

铜质,正面鎏金。系海东青正面捕猎形象,双翼张开,利爪扑地,线条流畅生动。周边有钉孔。

猎鹰海东青扶摇直上天空,“两翅飞腾去,层霄顷刻中”,一个俯冲擒住鹅并与之搏斗,鹅不久后便奄奄一息而坠地。这时,距离最近的侍从立刻上前,用刺锥将鹅刺杀,并取出鹅脑作为海东青的战利品,这名侍从按照惯例也会获得赏赐。

《鹰击天鹅图》 明 殷偕 南京博物院藏

春水玉带扣 元 无锡博物院藏

扣长 8.3 ,宽 6.5 ,厚 1.9 厘米;钩:长 7.3 ,最宽 2 ,高 2.4 ;通长 14 厘米

此件玉器玉质温润,佩饰背面有椭圆环衬托,正面透雕荷莲、草卉,中间一只张口展翅的天鹅潜入叶丛之中,上方一只细身长尾的海东青正在回首寻觅,伺机攫捕;带钩同样以荷莲、草卉图案,采用镂雕,同佩饰有机组合。整个玉雕设计巧妙,主体突出,线条流畅,雕工精细,层次亦非常丰富,多达四层,富有立体感。

这是今年在春捺钵捕获的第一只鹅,被称之为“头鹅”,为庆祝季节更替、狩猎所得,辽帝会举办头鹅宴。在宴会中,群臣各献酒果,举杯同庆。觥筹交错之间,互相寄予贺词,人们头上也纷纷插上鹅毛,并抛撒鹅毛为乐。

 

备饮图 敖汉旗博物馆藏

奴仆们已将食物备好。契丹人“食肉饮酪”,奴仆将肉去掉内脏后,整块或切成几块放在锅内熬煮,煮熟后放在三彩印花长盘内,再用刀切成小块,蘸以各种佐料,比如蒜泥、葱丝、酱、盐、醋等。人们手捧玛瑙盅,将蘸好酱料的肉片放入盅内享用。一旁还摆放有鎏金錾花�耳银壶,银壶内盛有乳茶,这是一种由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的饮品,可以帮助消化解腻。

三彩印花长盘 1959年宁城县小刘杖子墓出土

口径 12.5 、底径 8 、高 2.8 厘米

方形,花边形口,斜壁,平底。内壁模印花叶纹,内底正中印一朵菊花,四角衬以花叶。内壁施黄、绿、白三色釉,外壁至底无釉。

玛瑙盅 1986 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口径 4.3 、足径 2.3 、高 2.7 厘米

大小、形制均相同。白色,敞口,圆唇,弧腹,圈足。腹壁有自然纹理,表面抛光。

 

鎏金錾花�耳银壶 2003 年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口径 7.9 、腹径 12.5 、足径 7.6 、高 16 厘米

银质,通体鎏金。敞口,圆唇外卷,束颈,鼓腹,圈足。肩部出棱,出棱处有一斜向外指垫,下连环状指錾。壶身錾刻凤鸟纹和缠枝牡丹花叶纹,以鱼子纹作地,各组纹饰间以绶带纹相隔。指垫上錾刻卷云纹,中部原应镶嵌宝石,惜已脱落。

大家将乳茶倒入带把玻璃杯中,饮毕赞叹道,果真感谢这牧场长出新绿,也使这牛乳更醇香了些。

对于这个草原民族而言,渔猎当然是庆祝春回大地最好的方式。

同时,作为一种游牧民族的特色政治制度,捺钵的主体是中央机关,是皇权的象征,不同于汉王朝皇帝出行仅少数几位官员陪伴,政治军事组织机构在中央依然正常运行,辽代皇帝一出百官皆出。辽帝在捺钵同时临朝听政,接见外国来使。其中,在夏、冬捺钵期间召开的北南臣僚会议是辽朝最高议事决策机制,涉及官员遴选、政策制定、军务商定等重大政务。同时,辽帝在捺钵营地接待宋朝、西夏、高丽等使臣,进行往来活动,包括朝贡、往贺生辰、正旦、吊慰等使臣的往来以及国际事务的商议与典礼活动的举行。

卓歇图 胡环(传) 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画女真贵族在狩猎歇息时邀南宋使臣宴饮观舞的情景。前半段为立歇部分,马背上的猎物点缀了人马刚从追逐和喧闹中转入了静态。马群的尽头是走向乐舞场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乐舞两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舞蹈者在箜篌的伴奏下跳跃,构成全图的高潮,显示了作者处理大场面中人马动静、聚散的艺术能力,充满了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气息。

辽代幅员辽阔,东至于海,西通西域,来自异域殊方的奇珍异宝,不仅成为尊贵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契丹民族身份的标识。《契丹国志》记载:“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以上诸侯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余人,至契丹贡献玉、珠、犀、乳香、琥珀、玛瑙器……”

除此之外,《诸番志》记载:“玻璃出大食诸国,烧炼之法与中国同。其法,用铅硝、石膏烧成。大食则添入南硼砂,故滋润不烈,最耐寒暑,宿水不坏,以此贵重于中国。”

据记载,公元 1008 年,辽圣宗时期,招待北宋使臣路振时用到的器皿中就有玻璃器,而此次的设宴者正是陈国公主之父耶律隆庆。《辽史》中记载辽王朝成立不久,已有波斯、大食等国前来朝贡。

乳钉纹玻璃盘 1986 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口径 22.5 、足径 10 、高 6.8 厘米

无色,透明,器表有风化层。敞口,圆唇,弧腹,圈足。器壁较厚,腹壁饰一周锥形乳钉,棱缘锐利。

乳钉纹高颈玻璃瓶 1986 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口径 6 、腹径 9.5 、足径 8.7 、高 17 厘米

无色,透明,含有气泡,表面有风化层。侈口,双唇,漏斗形细高颈,球形腹,喇叭形高圈足。宽扁把连接口部与上腹部,用 10 层玻璃条堆成花式镂空状。口沿上涂一周淡蓝色颜料,腹壁饰五周小乳钉纹。

带把玻璃杯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口径9、足径5.4、高11.4厘米

深棕色,透明,含有气泡,表面有风化层。口微敛,圆筒状颈,鼓腹,下腹斜内收,假圈足。扁圆柱形把手连接口部与肩部,把手上端有扁圆形突起,便于握持。

同时,契丹族受中原文化、礼仪、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孝贤之道也受到推崇。

折肩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 1992 年赤峰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口径 7.6 、足径 7.1 、高 14.8 厘米

银质,通体鎏金。圆唇外卷,束颈,鼓腹,圈足。肩部出棱。颈、腹部各有四组如意形开光,其内装饰八幅孝子故事图,有“埋儿奉母”“扼虎救父”“闻雷泣墓”“刻木事亲”“卧冰求鲤”“拾葚供亲”“扇枕温衾”“托舆谏父”等。空隙处錾刻缠枝花卉纹,以鱼子纹作地。腹底部装饰养莲纹,圈足饰缠枝花卉纹。

在春牧场的渔猎生活随季节流转,直至四月中旬皇帝起牙帐,车驾抵达夏捺钵。随着吐儿山渐渐蒙上明亮炽热的夏日光芒,包含北、南臣僚的回忆也将在这里拉开序幕――这一契丹特殊的南北面官制实际上延续其“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北面官制以契丹故有的官制为基础而有所发展,又称“国制”,主要管理同契丹人相关的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制借鉴唐朝官制而加以变通,又称“汉制”,主要任务是治理州县、掌管财赋、分领汉军。回忆结束后,皇帝拔牙帐前往行猎地点,游猎张鹰,讲习武艺。

而秋捺钵之时,辽帝等一行人在“永州西北五十里”的伏虎林猎虎、射鹿。呦呦鹿鸣,不绝于秋色之中。

丹枫呦鹿图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冬捺钵则在永州 30 里之处,四望皆积沙,树木多榆柳。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前,契丹人们的生活正如苏轼在诗中所述:“虏帐冬住沙陀中,索羊织苇称行宫。从官星散依冢阜,毡庐窟室欺霜风。舂粱煮雪安得饱,击兔射鹿夸强雄。朝廷经略穷海宇,岁遗缯絮消顽凶。我来致命适寒苦,积雪向日坚不融。联翩岁旦有来使,屈指已复过奚封。”

大雁南飞,河水冻结,这一年的光景也尘封其中,再待消融。

感谢您对文博时空原创内容的关注,我们将过往的精华内容汇聚成典藏级书籍《至美国宝》,里面包含 1000 张高清文物影像及讲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入下方视频,点击左下角链接购买。

图片 | 汪天�r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1023475.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