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手植橡树-韩木

admin 阅读: 2025-01-12 10:21:26

(原标题:韩愈手植橡树-韩木)

黎云昆/文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图1),因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被贬为潮州刺史。

当时的潮州,可以说是真正的蛮荒之地。

图1

韩愈在赴任的路上,写了一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那一年,他51岁,已步入老年。他当时想,此一去可能就死在潮州了。他的侄孙韩湘(即民间所传八仙之一韩湘子)来看他,他认为是准备为他收尸的。由此可知,此时他的心境是非常沉重的。

但他到了潮州以后,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积极地为潮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在潮州任上不足一年,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书院、大修水利、延选人才,将先进的中原文明带入了潮州。他离开潮州以后,潮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潮州的山取名为“韩山”,潮州的水取名为“韩江”。现今祠内立有一石碑,上书“功不在禹下”(图2),此为明嘉靖礼科右谏沈伯成题写。可见韩愈在潮州,乃至在全国的声誉形象之高大。

图2

有意思的是,韩愈还特地在韩山上种了一(有说两棵)棵树,被当地人称作“韩木”。

宋景�v年间(1034~1038)曾任潮州知府的薛利和有一诗《韩亭》:

岭脊孤亭势倚云,前临城邑后荒村。

八千里外人归久,四百年间木尚存。

直北恶溪泉滚滚,落南瘴海雾昏昏。

先生伟绩传青史,万古民怀逐鳄恩。

此诗作于韩愈手植树木200余年以后。诗中提道“八千里外人归久,四百年间木尚存”,是一种写诗的夸张笔法。

大约又过了100年,曾任宋孝宗时的礼部尚书潮州人王大宝(1094~1170)写了《韩木赞》,他在文中对于韩木的形态做了细致的描述:“潮东山上有亭,唐韩文公游览所也。亭隅有木,虬干鳞文,叶长而傍棱,耆老相传,公所植也!人无识其名者,故曰“韩木”。旧株既老颓,更滋蕃,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每值士试春官,邦人以卜登第之祥,其来旧矣。”

王大宝的文章对韩木做了细致的描述,现今韩愈祠中立有饶宗颐先生手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文碑(图3)。王大宝的《韩木赞》文中提到韩愈在任期间,经常到东山游览,山上有亭,亭旁有树,相传为韩愈手植。但韩愈所植何树,文中并未明说。

图3

与王大宝同时代的安溪县令黄补也有一诗《韩木》:

先生来潮南,先生一时屋。

潮南得先生,潮南千载足。

呜呼潮南俗亦淳,先生遗树今犹存。

春山二月春鸟响,游人树底罗酒尊。

尊残倚树初不语,暗觉山翁泪如雨。

山翁之泪良可怜,我生不及元和前。

元和万事已尘土,惟有岩边留此树。

树本于人果何识,为是先生手亲植。

先生一去今几秋,岩头满树春风浮。

风从昨夜何浏�G,俨似当年祛鳄色。

鳄鱼东遁不回头,一带寒江绕郡流。

郡人向晚争归舟,树与江波相对愁。

此诗专写韩木,“春山二月春鸟响,游人树底罗酒尊”,说明当年潮州人已经将韩木作为名胜游览了。

南宋光宗时的吏部右侍郎杨万里(1127~1206)《韩木》载: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也得天公赐姓韩。

由此可见,韩木在有宋一代,确曾存在。

元大德年间(1298~1307)任揭阳县尹的赵孟仆《重建潮州韩文公庙记》载“今独存其城东,则有山曰‘韩山’,亭曰‘韩亭’,木曰‘韩木’。”

元延�v元年(1314年)郴州路儒学学正何民先《重建水东韩庙记》载:“昌黎先生之于潮亦然。公以忠言谪潮,道迪人心,功在生民。尝爱溪东山水之胜,公退之暇,时一游憩。亭下之木,所亲植也。”

可见,至元代,韩木仍在。

宋元两朝,吟咏韩木者,不在少数,但韩木究竟是什么木,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现今韩愈祠中“侍郎阁”收有《永乐大典》收录的《韩木》一图(图4)。图中注引《三阳志》载:“韩木,即橡木也。”《三阳志》为南宋、元时潮州地方志,此书早已亡佚。书中“韩木,即橡木”的结论,谁人所下,不得而知。

图4

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曾任郧阳府(今湖北郧县)同知的广东惠州归善县人所著《石洞集》中收有《潮州太守青螺郭先生考绩序》一文,文中提道:“先生兼道法,合内外,修起学宫。陈钟鼓�`钥,诗书礼乐之教,下�Q里闾。治韩子书堂,群十邑弟子,讲业其中。自为删润切磋究之。尝与僚佐博士弟子摩��韩木,曰:橡也。韩子植橡百千年,犹韩之余植。士改柯易叶,十年不中椽,二十年不中屋,百千年而不郭。羞乎!诸生业封殖此树,以无忘先生之�浴!�

文中提到的青螺郭,即时任潮州太守的郭子章(1543~1618)。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号�衣生,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地名学家、文学家和医学家。虽久在官场,但读书不辍,随地著书。

郭子章在潮州,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兴办学宫(即书院),聚众讲学。读书之余,与“僚佐博士弟子”仔细观察韩木,并得出一致意见,韩木即为橡树。

但橡树开花不甚鲜艳(图5),花小碎,无香气,而且绝对没有红色。这与宋人王大宝所述“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相去甚远。

图5

王大宝虽是潮州人,但不一定能在韩木开花时节亲自观赏。即使到了开花现场,由于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花开在高树枝上,也很难看得清花的形状与颜色。此外历史上很多大儒,都有五谷不分的毛病,区分和描述树木则更不在行。

郭子章任潮州太守一共有四年半的时间,他在任期间,要经常到书院去讲学,而韩木就在书院旁边,他有足够的时间观赏。此外,得出“韩木即是橡树”结论的,不仅只有他一人,还有他的僚佐及众位博士。

因此,郭子章的结论是可信的。

韩愈手植橡树是何处得来呢?

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1187~1269)《韩祠三首之三》载:

莱相竹今供戍卒,武侯柏也付胡儿。

南来犹有昌黎木,神物千年尚护持。

刘克庄将韩愈手植韩木,比作为悼念寇准而命名的竹,也比作武侯祠里的柏树。此时寇准发配地雷州,百姓为悼念寇准栽植的竹子,已经为戍卒所占有(意即备战)。成都这时已经沦陷,武侯柏也已属蒙古人。只有由北方移来的“昌黎木”,还护持着大宋江山。

诗中所述“昌黎木”,即韩木。韩愈籍贯河北昌黎,故韩愈也被称作韩昌黎。

由此可知,刘克庄认为韩木系由北方移来。

宋吏部、工部尚书刘黻(1217~1276)《蒙川遗稿》中有一《韩文公》诗:

斯文久矣叹荆榛,一疏披忠彻紫宸。

不忍中原沦左�G,甘寻南土作累臣。

邹轲以后功何逊,鲁道于今脉尚新。

宇宙欲昏星斗落,空山韩木亦悲春。

刘黻为南宋大臣,其诗句“不忍中原沦左�G,甘寻南土作累臣”,指当时的中原已经沦陷(左�G,衣襟向左,指当时的蒙古人),朝廷群臣只得南迁。此借也借指橡树原为中原树种,由北南迁。

《永乐大典》也载有王大宝撰《韩木赞》。文中也加注释:“韩木,乃橡子木,广无是种,故潮人不识之。”此注说明,韩木是橡树,广东没有此种,故潮州人不识此树。

有文章提到,韩愈的橡树是从他的老家带过去的。

韩愈因为得罪了皇上,突然被发配潮州,不大可能会回到河南的老家,取两颗橡树的树苗带过去。他从长安到潮州就走了整整两个多月,而且他从长安到潮州的行进路线,也不经过他的家乡。因此,从家乡带树苗过去栽种,这种说法不太可信。此外,这一次被贬潮州,如果没有斐度等几位大臣从中说项,他的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这一时段,他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已经很难有从家乡带几棵树苗过去栽种的闲情逸致了。他在潮州任上的时间,不过十个月,这段时间也不大可能,回到家乡去取两棵橡树树苗。

从《永乐大典》给出的韩木图片(图4)看,韩愈手植的橡树当为橡树中的麻栎。麻栎在广东就有自然分布。所以,韩愈就近选取橡树,加以种植的可能性最大。

韩愈手植橡树到了清朝还是最终死掉了。

改开以后,潮州有关方面随即将“韩文公祠”(图6)进行了全面的修整与扩建。

图6

他们决定重建韩木。

尽管广东就有这种橡树,但是他们还是决定用韩愈老家的橡树。

韩愈的老家是河南的孟州,但孟州没有出名的橡树。

他们经多方调研后,发现河南新密有一棵名为“万年栎”的古麻栎树(图7)。据《大河报》2015年2月5日报道此树:“史料记载,它距今生长已有5000年历史,曾是我国树龄最长、树冠最大的栎树。该树主干围径6.2米,需要5个成人才能合抱,从主干分生的5个枝干,围径均超过2米,冠幅占地超过650平方米。”遗憾的是这棵古树后来也死掉了(图8)。

图7 此图为新密市林业局造林科长魏小霞提供

图8 此图为新密市林业局造林科长魏小霞提供

另据《潮州日报》新闻网2012年6月17日报道,潮州有关方面从河南新密“万年栎”附近移植了30棵橡树,树龄最长的有150多年,最短的也有30多年,。为确保橡树的成活率,他们在移植的同时,还从原栽种地运回了几百袋泥土,连与树丛相傍的杂草也原封不动地迁徙过来。

现今,这些橡树已经在潮州韩文公祠成功落地,茁壮成长。“韩文公之祠”门前右侧一株橡树(图9),高大挺拔,与左侧高高大大的木棉树遥相呼应。“韩文公之祠”右前方空地上,立一巨石,上书“韩祠韩木”。巨石之上,一棵橡树拔地而起,直向苍穹(图10)。巨石左侧上,即为一小橡树园(图11),大约有十几棵橡树。所有成活的橡树,枝繁叶茂,长势良好。

图9

图10

图11

韩愈为潮州刺史,为地方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想栽什么树自然都没有问题。但他没有选其他的树,而是选取了橡树,这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

橡树的种子富含淀粉。有了橡树,就可以有粮食。橡树的木材是上等的烧炭材。有了橡树,就可以生火做饭,就可以御寒取暖。老百姓最怕的两件事,就是饥与寒。而且,饥与寒常常互为影响。人们往往因“饥”而“寒”,又因“寒”而“饥”。有了橡树,就可以同时解决人们的“饥和寒”的问题。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无一不是由于老百姓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所致。韩愈作为政治家,当然不会不知道此中的道理。所有他以身作则,种起橡树,并推而广之,这是关乎民生福祉的一大善举。这大约也是潮州人民对他爱戴有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从潮州古城去韩文公祠须过横跨韩江的广济桥(图12)。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桥上设亭,其中之一,为“观橡”亭(图13)。意即在广济桥上,便可以观赏到韩愈手植的橡树了。

图12

图13

韩愈手植橡树,确为潮州的一大景观。

橡树也也确是涉及到民生最基本问题的重大树种,值得大力推广。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1013331.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