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特辑 | 王入秋:2025年,从尊重自己的感受出发
(原标题:2024年终特辑 | 王入秋:2025年,从尊重自己的感受出发)
2024年,在关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头脑特工队2》《悠长假期》的三篇文章中,我推荐了几本心理学书籍和哲学小品,所围绕的主题都是我今年最关心的问题――一个普通人如何不被眼前的现实或幻象“吓倒”,把握住自己,在展臂可及的范围内行动和创造。
细数了一下今年的阅读,我反而想选一个比较小众的童书领域来推荐。童书,尤其是绘本,成年人很少会阅读,但下面推荐的这几本绘本,都有着超脱出规训的儿童视角;在寥寥几页图文中,探讨的不仅是“我们是什么”,更多是“我们可以是什么”。
我的蛋黄绝不能“错位”
如何认识自己,进而尊重自己,是很难有确定答案的命题,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变得越发困难。人们往往选择阅读厚厚的哲学和心理学书籍来寻求答案,而在今年出版的童书《鸡蛋讲的故事》中,作者盐谷真实子用简单的图文故事将这个主题讲得让人拍案叫绝,并使读者不禁反观自己。这本薄薄的童书包含3个带有超现实色彩的讽刺故事,自始至终都发生在普普通通的厨房和客厅里。
《鸡蛋讲的故事》
日盐谷真实子 | 著
彭懿| 译
新经典| 新星出版社
2024年7月
“躺平”是所有厨房里的鸡蛋生来就有的态度,不过有一天,一只鸡蛋突然想:“为什么我要一直这样躺着呢?”于是它站了起来,发现自己能跑会跳。它想找个伙伴,但其他鸡蛋都不想动,于是这个鸡蛋一口咬醒了一块棉花糖。棉花糖睁开眼问:“你干吗咬我呀?”就在这一瞬间,鸡蛋才意识到自己也可以说话――不去表达自己,别人也不会理解你的意思。于是鸡蛋对棉花糖说:“你动一下看看,感觉好极了。”棉花糖说:“还行吧。”鸡蛋生气了:“什么叫还行!感觉非常好,不是吗?”结果棉花糖说:“别把想法强加于人哪。”
这就是第一个故事。足够简单,但故事中的洞察与交锋很精彩。如果说鸡蛋站起来,这样的“觉醒”故事并不罕见,那么当鸡蛋想要个伙伴,去咬棉花糖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这个话痨鸡蛋不是个普通角色,它能够强有力地去执行自己的意愿,哪怕带有攻击性。但是,当对方被冒犯,怒斥“别把想法强加于人”时,鸡蛋又迅速吸收了对方的立场,反观自身,意识到自己忽视的侧面。这个过程是在与周遭拳拳到肉的互动中,建立边界的过程,而大部分人并不像鸡蛋,可能为了不冒犯他人,早早停留在了第一步。
在第二个故事里,鸡蛋和棉花糖与周遭的互动更进了一步,他们走下橱柜,去厨房之外的地方散步。花盆怒斥鸡蛋和棉花糖作为食物走来走去不像话,花盆实在太吵,鸡蛋用胶带封住了它的嘴。靠垫担心鸡蛋和棉花糖作为食物“脏了就完了”,鸡蛋和棉花糖说:“我们也来为你担心吧!”“我担心你落满灰尘”“我担心你把想法强加于人”……靠垫闭嘴不说话了。钟表赞赏鸡蛋和棉花糖散步的好兴致,棉花糖邀请它时钟表却说:“钟表有重要的工作要做。真羡慕你们啊,每天什么都不用做。”于是鸡蛋就把钟表的电池拆下来了,让它好好休息一下。更绝的是,鸡蛋和棉花糖从那天开始,每天都戴着时髦的帽子从橱柜下来,去见花盆、靠垫和钟表。
如果让我选出年度“嘴替”,那一定是故事里的鸡蛋和棉花糖。我们在有意无意中用斥责、担心和优越感互相侵犯边界,不论是哪一种,都看起来极具正当性――“都是为你好”“要做个有价值的人”,因而被轻易凌驾于社交的边界之上。我们明明感到不舒服,却总会被看起来更厉害的东西唬住。鸡蛋和棉花糖作为刚刚“觉醒”的新生命,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社交三把斧戳破了对人评头论足、把想法强加于人的家伙们的虚伪和居高临下。
更厉害的是,他们大刀阔斧式的直白社交,或许真的可以建立起友谊。设想一下,在之后的每一天,鸡蛋和棉花糖散步路过曾被封上嘴的花盆、被怼到闭嘴的靠垫、被扣掉电池的钟表,他们会跟鸡蛋和棉花糖聊些什么呢?可能他们不会再毫不顾忌地斥责、担心和展示优越感了吧,或许他们可以开始真正地交流。
鸡蛋讲的第三个关于下雨天的故事更复杂,也更意味深长。鸡蛋描述了一种“蛋黄错位”的感觉:“一碰到蠢家伙,我就感觉蛋黄错位了。如果放任不管,心情就会很糟糕。”鸡蛋的调整方法基本上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过鸡蛋也会思考“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鸡蛋”这种哲学问题,在故事的结尾鸡蛋意识到,对于有的人来说,自己是个坏心眼儿的鸡蛋,对于棉花糖来说,自己是个奇怪的鸡蛋,但有时,自己是个普通的鸡蛋,也偶尔是个好鸡蛋,“我的蛋壳里藏着很多个我,坚果们和棉花糖也是这样”。
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可以像这个鸡蛋一样活着,我和许多人一样,永远想做所有人眼中、时时刻刻的好鸡蛋,那真累。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不会忽视自己“蛋黄错位”的感觉。
从每个“不过如此”的瞬间醒来
如果说《鸡蛋讲的故事》是让读者重新审视“自我”,那么有一类绘本则是用“下定义”的方式,试图让读者重新认识和观察习以为常的一切。在绘本《我喜欢你》中,作者用童诗一般的语言,从许许多多侧面去解释“喜欢”这个抽象的词语与情感。
《我喜欢你》
美桑德尔・斯托达德・沃伯格 | 著
美杰奎琳・瓦斯特 | 绘
周晶| 译
新经典| 新星出版社
2020年2月
在“词语”和“所指代之物”之间,有着巨大的沟壑。比如“树”和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每一棵可以触摸、观察的树之间,永远无法完完全全对等,诗意和天真也就从中产生。人类发明了许多词语去指代存在,而很多时候,我们会随着年纪增长傲慢地以为那些词语就是存在本身,然后就要去品尝“不过如此”的贫乏滋味。
在紧张、不安、少有余裕的生活状态中,人们倾向于给自己贴上“爱无能”的标签,但是,我们鲜少会去仔细感受“喜欢”是什么。在创作于1965年的绘本《我喜欢你》中,作者桑德尔一个修辞都没用(在情诗中,我们见过太多修辞了),向读者讲述了“我喜欢你”的各个侧面:
比如关乎默契和珍视:“我喜欢你/因为如果我告诉你一件特别的事/你就知道它很特别/而且你会记住它/很久很久”。
关乎玩耍和游戏:“如果我假装溺水/你就会假装来救我/如果我作势要弄爆一个纸袋/你就会准备吓得跳起来”。
关乎发自内心的关切:“如果我走丢了/那么那个大声喊我名字的人一定是你”。
也关乎安心地袒露自己的情绪:“我喜欢你/因为如果我对你发脾气/你也会对我发脾气/而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假装不生气/那些人表面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简直让你想一拳打在他们的鼻子上”。
更关乎深切的关注和共鸣:“我喜欢你/因为如果我觉得不舒服/你会真的替我担心/而不会假装自己正在忙着看小鸟什么的/你说/你可能吃坏了肚子/你说/我以前也有过一次同样的经历/而且你确实有过同样的经历”。
这些对“喜欢”的定义和人与人关系的解释是多么简单、天真、准确,同时又多么容易被我们忽略。读过这本绘本,我也思考了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喜欢”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什么样的,甚至还自己写了几句:“我喜欢你,因为你对我充满好奇。哪怕过去的每分每秒你都了解,你仍会好奇我明天会弄出什么新鲜玩意。我喜欢你,因为你也喜欢我。你从没说过:够了,就这样吧。然后转身离去。”为习以为常之物“重估价值”,不是独属于孩子的权利与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探索独属于自己的认知,重新发出对这个世界的惊叹。
提到“下定义”绘本,就不得不提及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谷川俊太郎以他的《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为人熟知,他写道:“宇宙正在倾斜,所以大家渴望相识,宇宙渐渐膨胀,所以大家感到不安,向着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这首写于1952年的诗,正写出了2024年和2025年交接之际人们心中的不安和孤寂。
谷川俊太郎同时是一位绘本作者,他擅长以诗歌入绘本,他的绘本《活着》也是一本举重若轻的书。“活着/所谓现在活着/那就是口渴/是枝丫间射下来耀眼的阳光/是忽然响起的一支旋律/是打喷嚏/是与你手牵手/活着/所谓现在活着/那就是超短裙/是天文馆/是约翰・施特劳斯/是毕加索/是阿尔卑斯山/是遇到一切美妙的事物/而且,还要/小心翼翼地提防潜藏的恶……”
《活着》
日谷川俊太郎 | 著
日 冈本义朗 | 绘
刘洋 郑京华| 译
小贝壳绘本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年7月
2024年冬天,谷川俊太郎以92岁的高龄去世了,据说他在30年前就为自己置办好了墓地,欣然等待着生命的终结。可能只有细细品味过“活着”的美妙滋味的人,才能如此超然吧。事物的第二层、第三层意味,他也如第一次认识世界的孩子般品味过了。
面对新的一年,我们似乎难以像10年前一样心怀天真的期待,这种沮丧或许只能靠自己的精气神儿和微茫的勇气来抵消。那就祝我们在2025年里尊重自己的感受,保持兴致,从每个觉得不过如此的瞬间清醒过来。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1011321.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