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拜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访仰韶村遗址|访古
(原标题:叩拜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访仰韶村遗址|访古)
翟德芳/文 结束了舞阳贾湖遗址的寻访,我驱车向西北,经平顶山,来到洛阳。去年 11 月底,我曾经来过洛阳,实地考察了二里头遗址、白马寺等遗址和地上文物,但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去偃师商城。这次取道洛阳入陕,就专门为偃师商城而来。却不料,赶到偃师商城的现场,眼前是一个大工地,大概是正在建设以偃师商城为中心的遗址公园吧?这样,我就看不成什么了,也不知道偃师商城的出土物收藏在哪里,只好怏怏地离开,转而去往下一个目的地――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是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地方,也是考古学后进需要叩拜的圣地。我很早就有来此访问之心,这次豫陕访古,自然就把这里作为必到的一站。来到仰韶遗址博物馆,实地体察其周边环境,对考古界前辈的科学精神和重要发现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篇访古记中,我就谈一谈仰韶遗址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仰韶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境内,坐落在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沟村北的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遗址东西两侧各有深沟,向北可达韶山。仰韶村之名即取仰望、崇敬韶山之义。
安特生像
仰韶遗址的发现始于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1874-1960 )。 1920 年,安特生派助手、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到河南采集动物化石。刘长山在渑池县仰韶村采集动物化石时,从农民手中收购了一些石器,又实地调查村南的石器出土地点,采集了部分器物。他将收购和采集到的石器、陶器集中起来,运到北京的地质调查所。安特生看到后,推断仰韶村可能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当时安特生在中国从事古物调查的政府批文
1921 年 4 月 18 日,安特生在取得了中国政府同意后,亲自来到渑池县仰韶村调查。他在仰韶村住了 8 天,每天忙于观测、照相、搜集器物。回到北京后,安特生对此次收集的器物又进行了详细研究,感到仰韶村古文化遗址相当重要,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考古发掘。他向当时的农商部部长张国淦和地质调查所负责人丁文江、翁文灏递交了请示报告。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河南省政府、渑池县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后, 1921 年 10 月底至 1922 年 2 月初,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等考古人员,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共开挖发掘点 17 处,获得丰富的文物资料,证实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
仰韶遗址博物馆前的夏鼐塑像
1951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调查团夏鼐等专家学者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20 世纪 80 年代,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联合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 3 次发掘。 2020 年 8 月 22 日,仰韶村遗址启动第四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中,发现了仰韶晚期大型房屋基址和人工壕沟,这是一百多年来该遗址首次发现大型房屋建筑。
仰韶遗址第三次发掘的地层堆积剖面图
仰韶文化和中华民族、华夏文明从何而来,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尤其是考古界长期纠缠的大问题。在仰韶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以及源流谱系的研究中,仰韶遗址一直是关键性枢纽。
仰韶遗址与仰韶文化
1921 年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于此发现并命名的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和仰韶文化研究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
仰韶文化类型丰富的小口尖底瓶
仰韶文化的居民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以纺轮、骨锥和骨针等纺织和缝纫。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红陶为主,灰褐陶次之。器物种类有陶鼎、钵、盆、罐、壶、碗、瓮,以及汲水盛水工具小口尖底瓶等。在红陶器物表面或口沿,绘有精美花纹图案,故称“彩陶”。彩陶花纹图案有弧边三角纹、宽带纹、网状纹、菱形纹、圆点纹以及相互掺和的几何形纹等。
仰韶文化的彩陶钵
在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成为当时的重要的经济生产部门和生活来源,渔猎和采集仍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由于农业的发展,人们过着定居生活,农业村落普遍有所发展。农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养畜和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出现早期的繁荣,精神文化也得到一定的提高,社会财富有一定的积累,埋葬制度的变化显示当时的氏族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仰韶文化的陶釜灶
仰韶村落的复原模型
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最早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其边缘地区,大约处于北纬 32~41 度、东经 06~114 度之间。它上承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又被龙山文化取代,年代在公元前 5000 ~前 3000 年左右,延续时间约 2000 年。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仰韶文化的地位十分显赫,影响十分久远。目前全国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共 5000 多处,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9个省区。不仅如此,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和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中,也都能看到仰韶文化因素的影响。
仰韶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联系
由于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分布地域辽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很大,故此被划分成不同的文化类型。比如在关中豫西晋南区有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及西王村类型等;在甘青区有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在豫中区有后岗类型、庙底沟类型、秦王寨类型等;在豫北冀中南区有后岗类型、钓鱼台类型、大司空村类型等;在豫西南鄂西北区有下王岗类型、八里岗类型、赵湾类型等;在陕晋冀蒙长城区有王墓山类型、海生不浪类型等。实际上,在区域性的文化遗存研究中,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仰韶文化的名称,这一名词已成为描述前 5000 ~前3 000 年的史前时代的代称。
琳琅满目的仰韶文化彩陶
就仰韶文化本身的研究而言,其调查发现阶段( 1921~1931 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时期,中外学者在田野调查和发掘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走了一些弯路,有一些失误。安特生对仰韶文化性质的判定,确立了中国石器时代的存在,但他受时代局限,认为仰韶文化的彩陶是从西方传来的,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西来”的结论。
仰韶文化向西方的扩张
1949 年后,仰韶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发掘遗址众多,综合研究也日新月异。其中苏秉琦先生通过区系类型方法,把对仰韶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认为早期中国各大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演变的源流谱系和文明火花,有些还相当精彩,因此提出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说”,对传统的中原大一统观念形成极大冲击。严文明先生则发现中国早期文化中多样性中有统一性,总结出中华民族与中国文明的多元一体形成模式,即所谓“重瓣花朵模式”。他认为,仰韶文化周边的地域性文化虽然精彩,但实际上仰韶文化仍然重瓣花朵中的花心,对仰韶文化中心区域的研究仍是破解中华文明起源之谜的核心。
庙底沟时期早期中国的三层次结构(最内圈为庙底沟文化分布区)
仰韶遗址的意义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意义深远。它第一次宣告了中国存在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证实了中国在王朝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说法。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开始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新纪元,为后来发现并被命名的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奠定了基础。
仰韶文化的人面壶
仰韶文化的发现对当时中国古史的研究影响极大。中国史前史研究从此有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学术界基此建立起新型的古史研究系统。仰韶文化遗址的众多发现,为重建古史、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提供了丰富材料,仰韶文化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有重大意义,用苏秉琦先生的话说,仰韶文化“是中国国家起源史和中华民族起源史这座大厦中的一根擎梁柱”。这方面的影响,不仅是中国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仰韶文化的动物形鼎
仰韶遗址的发掘,最早在考古工作中运用地质学的测绘手段,注重地层学和类型学的运用,开创用类型学来确定遗存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论方法,还提倡多学科合作研究,这些良好的开端,后来成为中国考古学的研究传统。
仰韶文化博物馆外景
我来到仰韶遗址时,仰韶遗址的发掘已经过去 100 多年了。今天,当地集遗址保护展示、考古体验、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仰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向公众开放,公园门口,有安特生、袁复礼、夏鼐、安志敏等学者的雕像。这也是在肯定安特生的发现之功,毕竟是他第一个重视并动手发掘了仰韶遗址,过去把他的发掘说成“文化侵略”,还认为他的研究“包藏祸心”,对他是不公平的。限于当时的发现,他提出“彩陶文化西来说”,是学术认识上的问题,不应该由此抹杀他的功绩。
感谢您对文博时空原创内容的关注,我们将过往的精华内容汇聚成典藏级书籍《至美国宝》,里面包含 1000 张高清文物影像及讲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入下方视频,点击左下角链接购买。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1010930.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