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的起点上:呵护那些从下而上的光亮
(原标题:在2025的起点上:呵护那些从下而上的光亮)
2024年年末,一篇刷屏的文章讲述了越来越多的小餐馆对无收入者免单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直击人心柔软处。世界泥泞又美好。
提供惠泽的餐馆并不“高大上”,它们隐于市井路边,低微地经营着小本买卖。店主们直言自己也是社会底层,愿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同样境遇的人。他们送出一份盖浇饭或一碗面条,在意受助者的尊严――取一个爱心贴就可以换一份爱心饭,免去受助者开口的窘迫。他们中的有些人,曾经困顿时被善待过,对此念念不忘,并回响成今日的善举。我们相信,善意也会再传递下去。
这只是民间互助的一个场景。在2024年,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上海长宁区,有全国第一家无障碍酒馆:加宽的大门和门前平缓的坡道方便轮椅使用者进出;所有的桌子都被磨成了圆角,最大限度避免视障人士被磕碰;“高低组合”的吧台,满足轮椅使用者和普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酒馆开业之初曾想给残障人士提供优惠,遭到强烈反对――残障人群需要的只是一个适合他们的消费场所,而不是被特殊对待。酒馆创始人是一名律师,因医疗事故左手萎缩,这让他开始了解无障碍文化,看到庞大而沉默的残障人群的需求。
还有成立于2016年的黑暗跑团,一个全国性的残障公益陪跑项目,八年来一直致力于陪伴视障、听障及其他残障人士奔跑或参加赛事。到2024年,黑暗跑团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举办了超过500场活动,参与人数达到了5万人次。
描摹刚刚过去的2024年的社会样貌,人们可能会用内卷、紧绷、困顿来形容。这一年的确不容易。但是,那些自发于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光亮也是社会真实的样子。不要小看这些微末却具体的行动,它们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碗鸡汤”。相比于政府,民间的力量常常因为身处其中,而可以更精准地看到痛点所在,更灵活地探索解决方案。
这正是公民社会的雏形,也是一个社会的柔软和弹性所在,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有着“共同体”的凝聚感――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我们要呵护行动者的勇气。民间自发的行动更加精准和灵活,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可作为。在底层互助的故事中,给予那些微小的经营者最大的生存空间,可能是对他们善意行动最好的支持。天津一位提供免费餐的烧烤摊摊主,只有一个烧烤炉和一辆放肉串的三轮车,他坦言有时会被人举报,得随时做好搬家的准备。对这样的路边摊,执法是否可以更灵活一些?在城市治理中多一些柔性思维,护卫更多底层人的生计,就是护卫他们向善的底气。
一个社会如果只靠民间互助解决痛点问题,无疑是跛脚的。当民间自发的行动把社会痛点展现出来时,政府要倾听民之所盼、民之所忧,进而在施政上求解。让困者有所帮扶,让弱者有所依托仍然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一个理想的公民社会是,政府与民间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托举起这份责任。
呵护这些自下而上的光亮,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成为力所能及的行动者。当我们说政府要摈弃大包大揽的全能型思维时,意味着我们自己也要担起一份社会责任,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有时不一定是要解决问题,建立和参与社群也是让社会更润滑的一种方式。我所居住的社区附近,有公益跑团每周定期组织亲子例跑活动。晨光中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奔跑,这种微小的行动,却传递出极大的温暖和善意。我相信,每一道向上的光芒,汇合起来就是希望。
更何况我们的每一次参与和付出,都将惠泽自己。不仅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友好的大环境,还因为当我们成为一个行动者,在做具体的事时――哪怕它非常微小,我们的身心都将得以安顿。我们在具体行动和与他人的真实连接中治愈自己。在2024年的社会画卷中,有过极端的情绪,也有过舆论的撕裂。但在另一面,这些民间的光亮,让我们仍旧怀抱信心,即便身处不确定的时代中,美好也并非不可向往。2025年,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gnxw/100094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