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只赚8500元,比亚迪薄利多销卷技术
对车市有所关注的人可能已经意识到:如今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
在白热化竞争下,车企纷纷通过降价、贷款免息等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一些原本定位中高端的车企,也推出相对低端的车型并搭载上高端技术抢销量,以牺牲部分利润的代价换取销量增长。
车市逐步向“消费者友好型”时代进化,势必对车企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如何走通薄利多销的正确路径,是各大车企需要重点研习的课程。
一、单车利润中规中矩,比亚迪取舍之道
中国车市仍然在稳健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包括出口)为1197.9万辆,同比增长6.3%;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为470万辆,同比增长31.5%。
随着半年报数据出炉,外界也得以一窥各大车企的真实发展状况,比亚迪成为销量、营收、利润“三冠王”。
上半年,比亚迪共售出161.3万辆新能源汽车,稳坐国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宝座,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32.6%;同时,比亚迪营收同比增长15.76%达到3011.27亿元,首次超越上汽集团,在国内车企中占据一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44%达到136.31亿元,在创下比亚迪上市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的同时,位列国内车企第一。
与此同时,对比上半年国内主流车企的单车利润可以看到,作为车企龙头的比亚迪单车利润表现中规中矩,并未选择将单车利润最大化,而是让利消费者。
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为8500元,低于长城、吉利和理想的1.28万元、1.11万元和9000元,排名第四位。
为什么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不是很高?原因或许在于其发展思路。
新能源汽车推出早期,相对于油车可谓是“奢侈品”。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价格被“打下来”,广大消费者才真正开始享受到这一技术创新产品。
如去年以来,比亚迪旗下各车型纷纷推出冠军版、荣耀版,在提升配置的同时降低了车型的起售价,实现了技术普惠,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技术发展的红利。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走通薄利多销之路,在于其能够实现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可以更好地把控成本。
高销量之下,比亚迪规模效应显现,产能持续释放,生产、技术、营销等成本得以更好地分摊,实现低成本竞争,再反推销量增长,实现正向循环。
这一点,在比亚迪的毛利率、净利润率的持续增长上有所体现。巨潮资讯网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毛利率从12.76%提升到了20.01%,净利润率从1.29%提升到了4.53%。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在比亚迪总营收中占比达到76%的“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毛利率为23.94%,同比提高了3.27个百分点。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所言,“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比亚迪在发展过程中利润的适当牺牲,推动了销量增长和市占率的提升。在很多车企苦恼于销售目标无法完成之时,比亚迪1-8月累计销量达到232.84万辆,已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64%。
二、让利消费者,薄利多销的本质是技术战
在车市逐步向“消费者友好型”时代进化,越来越多低价产品被推出之时,关于“价格降低会影响产品品质”的担忧声也不绝于耳。
不过,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本质是技术之争。纵观比亚迪的发展,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离不开技术支撑。
多位比亚迪车主在与交流时表示,正是因为比亚迪刀片电池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痛点,才促使他们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购买。从行业来看,这其实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插混技术原本是不被看好的过渡技术,但比亚迪搭载在秦PLUS DM-i上的第四代DM技术,有着极低的亏电油耗,还将价格下探到10万级,推动了比亚迪销量突破。2023年,比亚迪插混动力车型销量达到143.81万辆,而这一年,我国插混动力汽车总销量为280.4万辆,比亚迪占比过半。
如今,比亚迪DM技术已进化到第五代,在它的带动下,插混已经成了各家车企的重要发力方向。
系列技术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在研发上投入重金。自2011年比亚迪在A股上市有公示数据以来,14年间的研发投入都高于同期净利润,甚至数倍于净利润。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201.77万元,同样超过当期净利润,并登顶A股“研发之王”,且高于特斯拉的161亿元,是长城的三倍以上、吉利的四倍以上,几乎等同于长城、理想、吉利、长安之和。
截止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近1500亿元,技术研发人员近11万,已成为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
高额技术投入之下,比亚迪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之外,还推出了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易三方等技术创新成果。
近日,比亚迪新技术院院长杨冬生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未来,比亚迪的目标是让高阶智驾在低端车型上普及,“中低端车型,两年以内就会搭载高阶智驾”。
比亚迪卷技术实际也在推动自主品牌和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合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现颓势,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连BBA都要降价促销换销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资、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已缩小至38.1%,而中国品牌百花齐放,市场份额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达到61.9%。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仅靠“讲故事”已经无法让消费者买单,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卷技术成为新的发展重点。
谁控制技术,谁就在技术收益上享有更多话语权,谁就控制未来。燃油车时代如此,新能源汽车时代同样如此。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cjnews/79309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