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护比例不足,卫健委研究完善护士区域注册制度
网络 阅读: 2024-09-06 17:40:09
老龄化趋势,催生了社会对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庞大而刚性的需求,但在目前,我国护士队伍在总量和结构性上还存在较大缺口。
为缓解供需矛盾,国家卫健委近期多次强调,要从存量和增量上释放更多医疗护理资源,提升护士岗位吸引力。包括推进护士区域化注册制度、加强基层护士培训、适时制定完善专科护士处方权的相关政策等。
9月5日,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广泛推行护士区域注册制度”的提案答复中称,《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明确,护士承担经注册执业机构批准的卫生支援、进修、学术交流、政府交办事项等任务和参加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的义诊,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卫生机构内执业,以及从事执业机构派出的上门护理服务等,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等手续。
“目前,我委已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工作,探索地方相关做法经验。下一步将在总结相关经验基础上,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国家卫健委称。
护士区域注册,是指护士执业注册地点为一个行政区划,在注册有效期内其执业注册全区域有效。护士若同时在本地区多个医疗机构执业的,应确定一个医疗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其他执业机构。
对此,业界观点认为,与医生的区域注册一样,护士的区域注册为其多点执业打开了通道。伴随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推行,“护士多点执业”的社会呼吁日益强烈。
一名曾在某三级医院担任院长的业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比起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护士的缺口更大,尤其是缺乏如老年护理、儿科护理等专科护士。“我国护士总量不足、未分层使用,且由于工作压力大、薪水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还存在流失现象。这些问题亟待制度性解决。”
根据民政部8月底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突破20%,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另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
相比之下,护理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增加了41.3万人。当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3.40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 4.00 人,距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护比逐步达到1:2左右”的目标要求仍有差距。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对第一财经表示,“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更好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作用,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提升基层医院护理能力。但在实践中,或有可能对分级诊疗起到反向作用。
“护士在区域流动是双向的,如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往上流动,则会背离政策初衷。”金春林说。
在金春林看来,护士多点执业落地存在诸多阻力。其一,多点执业并非自由执业,需要护士与执业医疗机构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二三级医院可能会因为人力紧张等原因“不放人”;其二,护士在多点执业时,如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或医疗纠纷,难以管理和处置;其三,多点执业护士的能力是否与岗位相匹配,薪酬能否足以匹配,这些问题也悬而待解。
一篇今年由协和医院相关研究人员发表在《护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文章提到,目前,我国对护士多点执业人员的资质尚无统一标准。试点地区(广东、上海等)多点执业护士呈现“三低”状态:年龄小、职称低和工作年限短。基于我国护士未被赋予处方权,多点执业护士多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包括居家基础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伤口护理等。
“可见,我国亟需完善护士多点执业的资格认证制度。”该篇文章建议,结合我国多点执业发展实情,将多点执业和专科护士培训相结合,对达到资质要求且考核通过的专科护士,颁发多点执业许可证书,让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科护士开展多点执业。
金春林则认为,可以对出院后的肿瘤患者以及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在基层医院、社区或家庭场景下长期、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制定明确收费标准,以鼓励更多二三级医院的护士投入相关工作,进行多点执业。
此外,金春林还提到,鼓励护士多点执业是在存量资源上“下文章”,增量问题没有改变,短缺仍然存在。
为进一步从增量上“下文章”,国家卫健委9月5日在回应另一份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中称,指导各地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实施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有效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
为提升护士尤其是专科护士的待遇水平,8月下旬,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制定相关法律规定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的建议”的答复中透露,将适时修订相关法规,制定完善专科护士处方权的相关政策。
为缓解供需矛盾,国家卫健委近期多次强调,要从存量和增量上释放更多医疗护理资源,提升护士岗位吸引力。包括推进护士区域化注册制度、加强基层护士培训、适时制定完善专科护士处方权的相关政策等。
9月5日,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广泛推行护士区域注册制度”的提案答复中称,《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明确,护士承担经注册执业机构批准的卫生支援、进修、学术交流、政府交办事项等任务和参加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的义诊,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卫生机构内执业,以及从事执业机构派出的上门护理服务等,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等手续。
“目前,我委已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工作,探索地方相关做法经验。下一步将在总结相关经验基础上,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国家卫健委称。
护士区域注册,是指护士执业注册地点为一个行政区划,在注册有效期内其执业注册全区域有效。护士若同时在本地区多个医疗机构执业的,应确定一个医疗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其他执业机构。
对此,业界观点认为,与医生的区域注册一样,护士的区域注册为其多点执业打开了通道。伴随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推行,“护士多点执业”的社会呼吁日益强烈。
一名曾在某三级医院担任院长的业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比起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护士的缺口更大,尤其是缺乏如老年护理、儿科护理等专科护士。“我国护士总量不足、未分层使用,且由于工作压力大、薪水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还存在流失现象。这些问题亟待制度性解决。”
根据民政部8月底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突破20%,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另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
相比之下,护理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增加了41.3万人。当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3.40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 4.00 人,距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护比逐步达到1:2左右”的目标要求仍有差距。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对第一财经表示,“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更好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作用,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提升基层医院护理能力。但在实践中,或有可能对分级诊疗起到反向作用。
“护士在区域流动是双向的,如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往上流动,则会背离政策初衷。”金春林说。
在金春林看来,护士多点执业落地存在诸多阻力。其一,多点执业并非自由执业,需要护士与执业医疗机构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二三级医院可能会因为人力紧张等原因“不放人”;其二,护士在多点执业时,如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或医疗纠纷,难以管理和处置;其三,多点执业护士的能力是否与岗位相匹配,薪酬能否足以匹配,这些问题也悬而待解。
一篇今年由协和医院相关研究人员发表在《护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文章提到,目前,我国对护士多点执业人员的资质尚无统一标准。试点地区(广东、上海等)多点执业护士呈现“三低”状态:年龄小、职称低和工作年限短。基于我国护士未被赋予处方权,多点执业护士多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包括居家基础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伤口护理等。
“可见,我国亟需完善护士多点执业的资格认证制度。”该篇文章建议,结合我国多点执业发展实情,将多点执业和专科护士培训相结合,对达到资质要求且考核通过的专科护士,颁发多点执业许可证书,让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科护士开展多点执业。
金春林则认为,可以对出院后的肿瘤患者以及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在基层医院、社区或家庭场景下长期、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制定明确收费标准,以鼓励更多二三级医院的护士投入相关工作,进行多点执业。
此外,金春林还提到,鼓励护士多点执业是在存量资源上“下文章”,增量问题没有改变,短缺仍然存在。
为进一步从增量上“下文章”,国家卫健委9月5日在回应另一份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中称,指导各地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实施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有效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
为提升护士尤其是专科护士的待遇水平,8月下旬,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制定相关法律规定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的建议”的答复中透露,将适时修订相关法规,制定完善专科护士处方权的相关政策。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cjnews/752347.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