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钱”途未卜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尽管在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实现了盈利,但叮咚买菜的股市表现却依旧一言难尽。截至8月8日美股收盘,其股价仅为1.64美元,较年内最高点2.36美元跌去了30.5%。
与股市表现相反,叮咚买菜的经营指标持续向好。2024年第二季度,叮咚买菜的总营收为56亿元,同比增长15.7%;GMV(商品交易总额)为62.2亿元,同比增长16.8%;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标准下,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近13倍,也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
同时,叮咚买菜还进一步调高了对利润和规模的预期,预计2024年以及接下来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和规模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并继续实现Non-GAAP以及GAAP标准下的盈利。
尽管各项经营指标向好,可叮咚买菜的成绩单还是没能让资本市场满意,显然,一大原因指向了前置仓模式尚未走出寒冬,外界对于叮咚买菜是否可持续盈利仍存有较大疑虑。
一、前置仓模式备受质疑
前置仓模式是生鲜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之一,该模式是指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的模式。前置仓一般距离消费者3公里之内,因而在配送环节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和配送时效性。然而前置仓模式前期投入成本高、履约成本高、损耗难控制,存在盈利难的缺陷。
时任盒马鲜生CEO侯毅认为前置仓模式就是个伪命题,此前,侯毅曾花了一年时间对前置仓模式进行测试,共开设了70多家前置仓业态盒马小站,但最终发现这种模式难以走通。在侯毅看来,前置仓模式存在很大瓶颈,“前置仓模式未来是没有未来的”。在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纷纷加速布局前置仓的时候,盒马鲜生紧急叫停了前置仓模式。“流量、毛利竞争能力以及每日耗损都存在问题。”侯毅直指前置仓的掣肘,“不可能盈利的”。
东北证券曾在研报中测算,以一间300平米的前置仓为例,假设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完成600-1400左右,那么,前置仓模式的履约成本(履行订单所产生的运营成本)依然高达10-13元/单,基本超过所有模式。
事实也是如此。推崇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第一股”每日优鲜七年疯狂烧钱140亿元,并最终倒在了2022年,而叮咚买菜在2019年至2022年之间,净亏损分别为18.7亿元、31.8亿元、64.3亿元和8.07亿元。
但自2023年以来,前置仓模式似乎迎来新的转折点——叮咚买菜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尽管如此,前置仓模式仍未完全通过生存考验。
事实上,叮咚买菜主要是通过缩小规模实现了盈利。2023年5月,叮咚买菜宣布退出四川和重庆区域,包括之前已撤出的厦门、珠海、天津、中山等多个城市,运营城市总数量降至25个。2024年1月,叮咚买菜在广州和深圳接连关停了38个前置仓站点,业务规模大幅度收缩。
疯狂撤城闭店,直接导致叮咚买菜的各项成本支出大幅下降,比如2023年其货品销售成本约为138.48亿元,同比减少17.3%;履约成本约47.21亿元,较2022年缩减近14亿元。平台主要运营成本占总营收比例由94.3%降至93.0%,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下调至2%以内,年度Non-GAAP净利润首次由亏转盈。
如此一来,叮咚买菜虽然摆脱了前置仓模式难以盈利的“魔咒”,但代价却是2023年GMV同比下降16.3%至219.69亿元,甚至比2021年还少了7.35亿元。
一位零售行业人士向表示,叮咚买菜关闭大量前置仓站点,一方面可以快速优化财报并提振股价,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变盈利状态,短期止损,但并不意味前置仓模式已经完全跑通。除了收小规模外,如果叮咚买菜无法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进一步牺牲规模将在所难免。
从叮咚买菜大规模撤出华南市场的动作来看,除了“瘦身”之外,还暂时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而这也让前置仓模式何去何从再次引发了外界的质疑,并在叮咚买菜的股价上体现了出来。
二、预制菜难力挽狂澜
2023年以来,叮咚买菜将提升盈利能力的重任放在了预制菜业务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曾在电话会议中坦言,预制菜仍然排在首位,并且强调叮咚买菜的预制菜会是“有迹可循的健康预制菜”,还表示会有“针对儿童和老人的专属预制菜”、“针对健身人群开发控制卡路里的健身餐”。
预制菜业务被叮咚买菜视为第二增长曲线,2020年6月,叮咚买菜成立了快手菜部门,2021年1月正式成立预制菜研发生产团队,开始研发生产自有品牌的预制菜;2022年2月,叮咚买菜成立预制菜事业部。
预制菜的确具有较强的增长势头。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春年菜消费市场研究报告》,面向C端的预制菜火爆,新品牌不断出现,带有节庆性质的年菜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关注。2023年中国年菜行业市场规模为1291.3亿元,同比增长81.0%。企业通过开发年菜新产品体系,营造新消费场景,市场呈现高速增长势头,预计2024年中国年菜行业市场规模为1708.1亿元,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626.4亿元。
不过,叮咚买菜的预制菜业务仍面临多个挑战。
其一,叮咚买菜从生鲜产品到预制菜的“跨界”,涉及到品类扩展、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多方面的难题,实施起来难度和复杂度较大,尤其是运营成本和效率方面,预制菜业务的运营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食材采购、加工、配送、销售等。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是叮咚买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二,近年来各大餐饮企业和预制菜企业等都在加大投入,叮咚买菜如何确保其预制菜产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形成自身的竞争力是不小的挑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叮咚买菜仍需要找到差异化竞争点。
尽管预制菜业务有望为叮咚买菜带来新增量,但能赢得多大的市场份额仍是个未知数,整体而言,叮咚买菜押宝预制菜业务,不亚于远水救近火。
三、后期增长难题何解?
对于叮咚买菜而言,实现盈利并不困难,但未来如何保持持续性增长,才是一个重大难题,而叮咚买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供应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2023年财报和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中,梁昌霖反复强调要向供应链要利润与竞争力,决心向产业链上下游继续延伸。
“我们认为模式和形式都不重要,供应链能力强,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梁昌霖说,“随着叮咚供应链的发展,我们会在更多的区域服务更多的人群,我们也会以更灵活的形式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叮咚买菜不只像以往通过城市批发采购与品牌供应商直供产品,而是开始尝试产地直采模式,与源头200多家合作社和3000余名农户、养殖户进行合作。截至目前,叮咚买菜销售的80%生鲜食材为产地直采,分别来自山东、云南、宁夏等全国各地的超过350个直供基地和500家直供供应商。
梁昌霖表示,过去七年中,叮咚买菜不断深入产地,通过订单种植和产地直采,进而不断提高采购品质、效率及稳定性。“我们不断提升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提升好商品的竞争力。通过自主开发的品控标准、自主研发的中台各管理系统、智能预测和运营系统、仓储自动化系统等,提升农产品采购和中央仓生产加工的效率和灵活性。”
据统计,叮咚买菜自有供应链品牌一度高达151个,涵盖肉类、预制菜、米面、豆制品四大类。很多商品是自营工厂的研发生产,一方面可以优化标准化品质,另一方面免去渠道和营销费用,降低成本,比如有自营农场,肉制品分切农场,自加工生产能比从品牌供应商处采购提高10%到30%的毛利率。
不过,自建供应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一方面,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类等,具有易腐烂、易损耗的特点,而生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和复购率,这对叮咚买菜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在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精准控制,以减少损耗;另一方面,自建供应链的成本投入巨大、建设周期较长,生鲜电商平台至今能实现盈利的少之又少,而且大多靠融资续命,难以承受庞大的资金压力。叮咚买菜虽然并未对外公布过自建供应链成本,但其曾披露在上海金山自建的第一座占地800亩的种植农场,投资规模高达20亿元。
眼下,叮咚买菜实现盈利并非前置仓模式的功劳,随着叮咚买菜不断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叮咚买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鲜电商,而是逐渐成为生鲜食品供应商,如何赶在“瘦身”的效果完全消失之前,通过生鲜食品供应商的新定位实现真正盈利,将是叮咚买菜不得不直面的严峻考验。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cjnews/735816.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