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脑机接口企业数量领先,北京专利数居首|言叶知新
随着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发展,脑机接口(BCI)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首例脑机接口人体植入手术业已成功。未来这一技术和产业发展有何趋势?
赛迪顾问近日公布的《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亿元,增长率为18.8%。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医疗应用场景不断深化,消费、工业、教育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将持续提升,预计到2027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55.8亿元,增长率为20%。
从国家层面政策看,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此外,2024年7月工信部启动的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规范方向。
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在2025年开始加速落地,北京和上海成为首批行动的城市。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月10日公布的《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27年前,上海要实现高质量脑控,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临床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取得突破,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初步构建。2030年前,上海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打造国家级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区。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在1月9日公布的《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中提出,到2027年,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脑机接口电极、芯片、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脑机系统,并在临床上得到初步应用;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等。
除了政策层面率先行动的北京、上海两地,广东、江苏、浙江等也拥有较好产业资源。
根据报告,从重点企业数量看,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重点企业(即拥有脑机接口产品注册证或拥有在研产品的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北京、湖南、上海、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其中,广东省重点企业数量有80家,居全国首位;江苏、浙江、北京三地重点企业数量在20~40家,居于全国第二梯队。
从专利申请数量看,截至2024年底,中国脑机接口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广东、天津、浙江、上海、陕西、江苏、山东、湖北、湖南。其中,北京市重点申请专利数量484项,居全国领先地位;其次是广东省360项、天津市294项、浙江省246项,上海市230项,一线城市创新资源较为丰富。
综合来看,广东脑机接口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集聚度较高,企业数量和专利申请量居全国前列;北京市脑机接口重点企业数量较少,但技术研发水平高,脑机接口创新优势突出。
从发展趋势看,报告认为,核心零部件广受关注,研发创新热情不断攀升。非植入式脑机接口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报告,当前,通过药监局审批上市的脑机接口产品大多为非植入式脑机接口,例如脑电图机、脑电监测传感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等,市场规模占比较大。2024年,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占整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为82%,市场规模达26.3亿元。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进步,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应用逐渐成熟,治疗潜力不断被发掘,预计到2027年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占比达到25%。
与此同时,热度不减的脑机接口发展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2024年9月,程和平、吴朝晖、张旭、王以政等院士联合发表综述论文《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分析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心理生理学瓶颈、技术挑战、产业挑战和监管挑战,并指出心理因素、生理参数、个体差异等因素也会影响BCI系统的性能,导致显著的个体差异。
该研究也强调:在短期内,BCI技术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领域,特别是帮助中风及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行动能力;中期来看,输出式BCI技术将拓展至教育、娱乐、军事和工业等领域,而输入式及双向交互式BCI则会进一步应用于医疗;长远而言,BCI将转向功能改善与增强,实现脑机融合智能,并扩展人类的感知能力,增强记忆与认知功能。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cjnews/1051259.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