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谱技术在无创血糖检测中突破传统方法

网络 阅读: 2025-02-20 18:48:46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下一步,人类进行血糖检测将告别传统的“扎手指”微创方法而直接进入到无创时代。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与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观科技陈昌研究员团队合作在《自然代谢》发表题为“使用mμSORS进行皮下深度选择性光谱成像可以实现无创血糖监测”的研究文章。

该文章描述并提出了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即“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这一技术利用微米级、可深度分辨的拉曼光谱信号,实现了人体皮肤深层葡萄糖浓度的检测,避免了有创(微创)血糖检测所带来的疼痛和感染风险。

根据该文章的研究结果,基于目前已完成的多中心初步临床验证,结果显示无创检测数据与静脉血糖值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D)为14.6%,且有高达99.4%的结果落入共识误差网格(CEG)临床可接受区间(A B)。

同时,该文章还称,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探测深度来自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的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一般在深度350-620μm时,拉曼光谱与静脉血糖浓度呈现高度相关性。

王卫庆日前公开表示,上述无创检测技术和静脉(指尖采血检测)的匹配度达到了99.4%,这代表这一检测技术的准确度已经非常高了;但目前这一检测技术的设备开发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投入临床大范围使用。

“研究文章中所涉及的拉曼光谱其实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技术,其优势是具有高特异性和识别性。”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徐飞告诉记者,但这一技术的难点在于,人体血液中有不同的组织成分,这些不同的组织成分,其浓度的变化都会导致散射出来的拉曼信号混杂在一起,不利于辨别,因此,其技术难点是在于要将利用散射出来的拉曼信号将葡萄糖因子精准地解析出来,这就对算法的要求很高,“研究文章已初步将检测的皮肤位置、深度做了一定的揭示。”

徐飞也表示,光学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如眼科诊疗仪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设备、流式细胞检测仪等都用到了光学技术,“尤其是拉曼光谱,其是一种指纹式的、具有分子结构特异性的非弹性散射光谱,其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向好。”

事实上,无创血糖检测概念并非首次进入大众视野。现阶段,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5亿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因此,精准度高、可及性强、轻便且小型化的血糖监测设备一直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记者梳理发现,如华为最新上市的一款可穿戴手表就涵盖了无创血糖检测的功能,其采用PPG传感器,并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的技术来实现,该技术与血氧、心率等检测类似。此外,乐普医疗一款“无创血糖仪”也在2024年10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背后技术为光学、热学、人工智能等结合,但相关注册文件显示“该产品可作为现有指尖血糖的一种补充,不能提到其他血糖监测方式”。

“目前,乐普医疗无创血糖仪只能作为指尖血的补充,且市场价格约在3000元左右,对消费者来说有门槛;华为的可穿戴手表虽然性价比高但其血糖测量结果被指‘不太准确’,血糖检测具有复杂性,检测过程受到皮肤状况、血液流动、环境温度等种种因素影响。”一位医疗上市公司产业培育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称,严格来说,一个无创血糖检测仪分为产品研发及优化、临床试验、检测及注册申报、物价申请等步骤,企业整体投入的成本在1200万至2200万元之间,“市场仍然期待有研发团队能够做到相关技术真正满足国际标准的MARD,成为真正替代指尖采血的‘金标准’,其市场前景一定不可估量。”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cjnews/1051059.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