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地区卫健与市监部门重组,影响分析
网络 阅读: 2025-02-19 15:48:11
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经营行为,整治药品等领域市场乱象,各地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联合执法的场景正不断增多。近半年来,一些地区已建立了协同会商工作机制。在此背景下,湖南益阳一区实施前述两部门的机构重组,该做法近日引起舆论关注。
近期,湖南益阳大通湖区相继公布了该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以及各区及单位的部门预算。这是该区在最新一次机构调整后,披露部门预算和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年度预算的第一年。去年下半年,该区将 “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区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区教育和科技局”。
第一财经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根据该区及区直部门的年度预算,今年该区区级一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总额增速放缓,其中,卫生健康领域(包括卫生专项、公卫配套等)支出预算数(4200万元)较去年执行数(4300万元)略有降低;对比机构调整前后,相较于去年区教育卫健局和区市监局,今年区卫健市监局和区教科局两部门在“三公”支出上总体减少。
“大通湖区此次将卫健与市监部门整合,或更多出于监管协同的考虑,而非单纯为了减少行政人员冗余或缩减预算。” 武汉大学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大通湖区人口13.6万,下辖行政村27个、社区11个,医院和卫生院5个。据该区今年预算报告,2025年该区卫健市监局在职在编人员合计51人,区教育科技局22人。
周围认为,大通湖区人口较少,卫生机构数量有限,而整合后的部门能够更好地统筹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的职能,特别是在药品和器械监管、食品安全等领域,形成更为高效、统一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通过整合相近职能,减少重复操作,提升专业化水平,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医疗卫生和市场监管的需求。
益阳市大通湖区卫健市监局为正科级单位,加挂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区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牌子。
记者注意到,该局内设机构包括“大通湖区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主要职责涵盖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查处医疗卫生机构违法行为;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全区药品等领域的执法工作等。
以“重复医学检查检验、加重群众负担问题”为例,去年下半年,“清廉大通湖区”微信公号刊文称,该问题作为集中整治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之一,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第一财经记者2月18日以患者身份致电该区卫健市监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包括“重复检查检验”在内的医疗服务方面相关群众投诉问题,该局确为受理单位,具体事务由分管卫健领域专员负责回应。
“近年来,地方的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往往一分为二,一部分划归卫健部门,一部分划归疾控中心。随着更多地方撤除原卫生监管机构,实施部门整合,卫健部门的执法地位日益尴尬。从这个角度出发,湖南益阳该地的机构整合做法可以给综合执法带来便利。尤其是当地下辖人口和政府办医疗机构不多,机构精简可以减少预算开支和冗余协调。”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第一财经。
多位受访业界人士表示,自2018~2019年的机构改革之后,卫生健康领域的机构整合情况不多,例如,2022年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实施卫健和医保部门之间的整合。类似于湖南益阳该区,实施卫健和市监部门之间的整合,尤为少见。
不过,在药品安全和医疗市场秩序监管、医药反腐等方面,各地卫健和市监部门之间的协同确在增多。
去年10月,河南济源发布了《示范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协同会商工作机制》,并就 “小切口、大民生”展开药品集中整治工作;同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和市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优化医疗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监管医疗广告。具体措施包括,强化跨部门综合治理,建立违法线索会商研判机制,及时流转审查信息作为执法依据,形成监管执法合力。
在卫生健康领域,类似职能机构重组会否在其他地方出现?金春林认为,缩减政府部门预算或是地方实施机构整合的关键动因。在此背景下,不排除有地方会调整卫生健康领域的部门编制和预算。
从上下级联动角度看,周围认为,一方面,整合后的部门职能边界清晰,职责明确,能够更好地落实上级政策;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监督。此外,整合后的部门在执行上级政策时,能够减少内部协调成本,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近期,湖南益阳大通湖区相继公布了该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以及各区及单位的部门预算。这是该区在最新一次机构调整后,披露部门预算和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年度预算的第一年。去年下半年,该区将 “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区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区教育和科技局”。
第一财经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根据该区及区直部门的年度预算,今年该区区级一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总额增速放缓,其中,卫生健康领域(包括卫生专项、公卫配套等)支出预算数(4200万元)较去年执行数(4300万元)略有降低;对比机构调整前后,相较于去年区教育卫健局和区市监局,今年区卫健市监局和区教科局两部门在“三公”支出上总体减少。
“大通湖区此次将卫健与市监部门整合,或更多出于监管协同的考虑,而非单纯为了减少行政人员冗余或缩减预算。” 武汉大学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大通湖区人口13.6万,下辖行政村27个、社区11个,医院和卫生院5个。据该区今年预算报告,2025年该区卫健市监局在职在编人员合计51人,区教育科技局22人。
周围认为,大通湖区人口较少,卫生机构数量有限,而整合后的部门能够更好地统筹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的职能,特别是在药品和器械监管、食品安全等领域,形成更为高效、统一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通过整合相近职能,减少重复操作,提升专业化水平,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医疗卫生和市场监管的需求。
益阳市大通湖区卫健市监局为正科级单位,加挂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区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牌子。
记者注意到,该局内设机构包括“大通湖区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主要职责涵盖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查处医疗卫生机构违法行为;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全区药品等领域的执法工作等。
以“重复医学检查检验、加重群众负担问题”为例,去年下半年,“清廉大通湖区”微信公号刊文称,该问题作为集中整治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之一,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第一财经记者2月18日以患者身份致电该区卫健市监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包括“重复检查检验”在内的医疗服务方面相关群众投诉问题,该局确为受理单位,具体事务由分管卫健领域专员负责回应。
“近年来,地方的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往往一分为二,一部分划归卫健部门,一部分划归疾控中心。随着更多地方撤除原卫生监管机构,实施部门整合,卫健部门的执法地位日益尴尬。从这个角度出发,湖南益阳该地的机构整合做法可以给综合执法带来便利。尤其是当地下辖人口和政府办医疗机构不多,机构精简可以减少预算开支和冗余协调。”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第一财经。
多位受访业界人士表示,自2018~2019年的机构改革之后,卫生健康领域的机构整合情况不多,例如,2022年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实施卫健和医保部门之间的整合。类似于湖南益阳该区,实施卫健和市监部门之间的整合,尤为少见。
不过,在药品安全和医疗市场秩序监管、医药反腐等方面,各地卫健和市监部门之间的协同确在增多。
去年10月,河南济源发布了《示范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协同会商工作机制》,并就 “小切口、大民生”展开药品集中整治工作;同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和市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优化医疗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监管医疗广告。具体措施包括,强化跨部门综合治理,建立违法线索会商研判机制,及时流转审查信息作为执法依据,形成监管执法合力。
在卫生健康领域,类似职能机构重组会否在其他地方出现?金春林认为,缩减政府部门预算或是地方实施机构整合的关键动因。在此背景下,不排除有地方会调整卫生健康领域的部门编制和预算。
从上下级联动角度看,周围认为,一方面,整合后的部门职能边界清晰,职责明确,能够更好地落实上级政策;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监督。此外,整合后的部门在执行上级政策时,能够减少内部协调成本,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cjnews/1049460.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