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推进古树名木保护 探索建立保险制度

网络 阅读: 2025-02-14 15:48:32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我国将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完善中央资金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险制度。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今年1月25日,国务院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在国家林草局今天(14日)举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上,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表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出台,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文化传承等进行规范,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将开启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

张利明介绍,近年来,我国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和具有重要价值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受到有力惩处。但古树名木保护仍存在违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保护管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亟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14日,国家林草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宋峥

张利明介绍,国家将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注重管养结合。同时,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充分发挥这些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完善中央资金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险制度。

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副司长刘丽莉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资源普查。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第三次普查,及时向社会发布普查结果。

城市古树名木是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广大城市居民的记忆与乡愁。据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古树后备资源(树龄大于50年、小于100年)148万株。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处长宋涛在发布会上介绍,住建部将按照《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要求。鼓励各地通过地方人大立法、出台政府规章等方式,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研究修订《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统一城市古树名木分级标准,建立全国城市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和古树后备资源数据库。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本文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cai.bangqike.com/cjnews/1043668.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